三年后,宁州府。
三月的宁州烟雨纷纷,街上的行人也都少了许多。
天气还有些阴冷,一个不注意,就很容易得风寒。
安和堂近年出了一种治疗风寒的药丸,十分有效。
要是往常,这个时节,大多数人得了风寒都得请大夫来看一看,吃上十天半个月的药,再躺个一个月左右才能痊愈。
可自从有了安和堂的风寒灵,现在的人得了风寒就吃一颗,当天晚上就会发汗,体质好的,第二天就能好,体质弱的,三两天也就可以痊愈了。
真是方便至极。
因此,风寒灵这个药丸,不仅仅是宁州府的人争相购买,外地也有许多客商过来购买。
而风寒灵这个药丸,药方是出自安和堂的,名号也是打得安和堂的,就是制作嘛,整个安平街的药堂药铺都参与了。
毕竟,他们在宁州府经营多年,各家都有制作药丸的作坊,刘芳索性就把药方给他们,把药丸制出来售卖。
各家只要在药瓶上标注了安和堂的名号,再每个月给她一成的利钱,跟她安和堂的风寒灵统一售价,那她就无所谓他们怎么卖,卖给谁。
各家老字号的当家人都赞叹她为人大气,说实话,人家完全可以自己做,或者是只找一家做,可是刘芳却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让他们都能获益。
这让他们真是不服不行。
于是,各家老字号投桃报李,并没有在自家药堂药铺售卖风寒灵,只批发给外地的客商,整个宁州府,就只有安和堂有风寒灵卖。
当然,还有更多的药丸药膏,也是如此。
只要是安和堂出品的,那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
其实,对比一个宁州府,其他的老字号们批发的市场更大,赚的更多,他们何必如此斤斤计较,非要跟安和堂争这么点利益呢?
甚至为了彼此的关系更加和睦,他们还都商量好了,你们几家专门做药丸,我们几家专门做药膏,大家有钱一起赚,皆大欢喜。
至于,南城,西城,北城那边的药铺药堂,咳,他们还没这个能力跟东城安平街的这些老字号刚。
幸好刘芳也没有赶尽杀绝,他们要是来老实谈生意,想要售
卖安和堂的药丸药膏,也是可以的。
不过,都是平价药,高价的,他们也卖不了。
毕竟,宁州府有钱的富户,都住在东城,其他三个地方,居住的大多数是平头老百姓,买药看病都是要仔细计算着,才会去买,才会去看。
不过,自从有了安和堂出品的平价药,这些老百姓也不怕生病了,也看得起病了。
这反而促进了其他三个地方的药铺药堂的生意,倒是让他们都没有想到。
除此之外,安和堂每个月逢十就会举办一次义诊,专门给贫寒百姓们治病施药,无论是诊费还是药费都全免。
慢慢的,宁州府周边的人都知道安和堂这里有个年纪轻轻的女大夫,医术高超,为人慈善。
安和堂的名号一下子闻名整个宁州府。
而两年前,宁州府旁的陈州府闹了水灾,一大批的难民涌进宁州府,安和堂的刘大夫还捐钱,在郊外建了一座大大的慈安院,收容了这些难民们。等到陈州府水患过去了,这些人领了朝廷分发的赈灾银就各自回乡了。
可是,还有许多孤儿寡妇,老人,家人都没了,就都留在了慈安院,日常做些手工,再有安和堂照应着,生活倒也无忧。
同时,宁州府内的乞丐,孤儿,老人,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品行不错的,都可以到慈安院中居住,安和堂都会派人照应,甚至是教导他们该怎么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至于那些流氓地痞,想着趁此机会来占便宜的,不用安和堂出手,就有的是人将他们给教训一顿,自此再也不敢过来。
…………
安和堂后院。
刘芳坐在书房里,看着各地传来的消息,身旁站着伺候她的丫鬟白术(zhu,二声)。
白术站着给她禀报道,“慈安院内今年毕业的学生已经填好了就业志愿,只等九月考核过了以后就可以送去各处了,百晓阁内的人手已经足够了,不过暗影堂那边还是缺人……”
刘芳听着,微微颔首道,“元山那边的情况应该到了吧?”
白术点头道,“回主子,待会信鹰就会来。”
刘芳合上手里的书册,放到书桌的暗格中,“嘱咐暗影堂,务必跟紧了元山的人,只要她没有生命之忧,就不必出手,
将她每天日常全都记录下来,发回来给我看就行。”
“是,主子。”
“京里的情况已经乱起来了,吩咐百晓阁,注意安全,不必插手。”
“是。”
……
等刘芳都吩咐完了,白术就行礼退下了。
刘芳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蒙蒙细雨,眼神幽远……
…………
三年前的京都丞相府。
后院安适院,这是刘芳居住的院子。
刘芳正坐在暖阁里看医书,白术快步走了进来,顾不得身上的积雪寒气,她看着刘芳行了一礼道,“姑娘,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