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使团进京后,被搁在四夷馆冷了十多天,一直不得召见,那南陈使馆李瑾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既然南陈派李瑾出使,这人也了解些大明的习俗,或者说临行前做过功课的,知道,大明朝廷冬至大节之后,清闲不了几天就进了腊月了,腊月里,从上到下就都忙着过年了,谁还有功夫搭理他们一个南陈使团啊!大明朝廷不急,他们南陈等不得啊,大明的十几万军队还驻扎在南陈境内,吃的喝的用的,可都由南陈供给啊!
不过,南陈既然是战败一方,受降纳贡而来,他们也没什么凭恃,在京城又是两眼一抹黑……他们认识的,又能在朝廷里说上话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靖北侯秦铮了。
外国使团到达京城入驻四夷馆之后,每天都有理藩院的小吏负责招待接应。
那些西洋的国家有钟表、玻璃镜子什么的新巧玩意儿。南洋各国有宝石、黄金等珍玩之物,理藩院的小吏多少都能摸一些稀罕物儿,也就殷勤一些,好说话一些。
偏偏南陈这个国家是务农为主的,除了一些热带瓜果之外,也没啥稀罕物儿了。偏偏,那些热带水果不容易携带,从南陈到大明的京城不说万里迢迢,也差不了多少。路上又多有高山崎岖,颠簸难行,那些水果根本带不过来。当然了,来纳贡受降自然带了些金银之物,李瑾也想过送些金银给那小吏,人家小吏可是精乖的很,南陈这受降纳贡的事儿皇上可没答应呢,谁知道会不会一时兴起,再让靖北侯跑一趟,把南陈直接占下来呢?历史上的交趾,自汉朝可就是属于朝廷的地盘儿,不过是后来宋朝军力软弱,这才让它得了喘息功夫自立,真要是收回来,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他这会儿可不敢要这南陈使臣的金银……
关键是,理藩院的人除了招待,更主要的职责就是监视外国使臣,未经许可,不得踏出四夷馆,更别提四处走动了。
这李瑾心急如焚,又有那南辉公主一再询问,怎么不见靖北侯过来?又打发他去给靖北侯送信……北方冬天干冷干冷的,这些南陈人本来就不适应,加上各种焦急、磋磨,李瑾急的起了满嘴燎泡,嘴里苦的犹如嚼了黄连,却也只能偷偷拿了自己的一只猫眼石戒指,偷偷塞给理藩院那小吏。
猫眼石,乃宝石中的极品,宝石的光芒呈直线状,犹如猫儿眼睛一般,故而得名。因宝石多产于暹罗和西亚等地,中土比较少见,物以稀为贵,自然价高。这种猫儿眼,则更是难得的很,也就是豪富、勋贵人家才有那么一两颗珍藏传承,老百姓别说拥有,绝大多数见都见不到的。
不过,猫儿眼宝石毕竟名声显赫,传播甚多,这名小吏身在理藩院,接触多了外国使团,也算见多识广,猫儿眼的大名自然知道。入手一个小戒指,他还很嫌弃的准备塞回去呢,手伸出来,那椭圆形的宝石戒面见了光,一道光华毕现,几乎耀花了他的眼。他眯了眯眼睛,随即看到那戒面上一道光芒贯穿其中,蓝绿色的宝石,中间一线,恰如猫儿的眼睛!
已经伸出去的手,毫不犹豫地缩了回来。小吏脸上的虚假笑容多少带了丝儿温度,低声对李瑾道:“李大人,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办?”
那猫儿眼是李瑾的家传之物,刚刚送出去,也心疼肉疼的,不过,见事情终有转机,他也暂时顾不得肉疼,连忙低声道:“好歹来一趟上国京都,我想去城里转转,见见世面,回去……也好跟人说说上国气象不是!”
这见世面不过是个借口,理藩院的小吏哪有不知道的,心里已经同意了,却仍旧面有犹疑道:“出去……李大人这口音……”
李瑾能够得了这出使的差事,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他祖上皆为行商,专门往来南陈和中土做买卖的。李瑾虽说已经出仕当了官,却仍旧说的一口流利的汉语,当然了,因为他们的买卖最远也就到达云贵和四川,他们所说的汉语也是南方口音,还不纯正,发音生硬那种。这种口音在京城一片北地口音中那是相当另类的……
李瑾能够得了出使的差事,自然也足够聪明,一听此话,连忙拱手道:“自然还要劳烦大人一趟……”
那理藩院的小吏一听这话,彻底的放了心。能够让他跟着最好,碍事的地方他阻拦着,也就不会生出什么事情来,自然也就不会牵累到他了。
双方一拍即合,李瑾换了一身淡灰色的大明学士长袍,那小吏也穿了一件青色的灰鼠皮袍子,抄了手,与李瑾出了四夷馆,径直往京城最繁华的所在而去。
走了一趟市坊,又过了一条百姓小吃杂耍聚集的热闹所在,那小吏穿着皮袍子还算好,李瑾只穿着一身薄丝绵衣裳,一条夹袍子根本不隔风,又冷又累不说,还一点儿进展没有,心中又急又躁,暗暗琢磨着,对小吏低声道:“这些日子在屋子里没觉得怎样寒冷,如今走出来,才知道冷到骨头里了,真真是‘滴水成冰’啊……”
小吏见他冻得脸色发青,浑身瑟瑟的,不由暗暗鄙夷,偏居一隅的撮尔小国,据说连春秋冬天都没有,一年四季都是夏天,这回也终于见识到大国气象了。
嘴上却含笑道:“李大人这身衣裳可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