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台湾之海战(二)
十余分钟后。日本海军的加贺号航母被一枚250公斤的穿甲弹击中。脆弱的木质飞行甲板根本不能对从天而降的炸弹造成阻碍。随着一声轰天巨响。被命中飞行甲板中部的加贺号从机库中冒出一阵浓烟。飞行甲苯也因为这一发炸弹丧失了回收飞机的能力。还沒等日本人扑灭大火。接着机库中又是一声轰天的巨响。那是日本人堆积在机库中的弹药被引爆了。这次几乎四分之一的飞行甲板被完全摧毁。
南云看着浓烟滚滚。烈焰翻腾的加贺号航母。痛苦的闭上双眼。呻吟道:“加贺号。帝国的加贺号完了。”
加贺号航空母舰是日本第一代的改装的航空母舰。原來设计是战列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的一部分。1920年7月开工。由神户川崎船厂建造。1921年11月17日下水。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加贺”号1922年停工。原计划解体。日本将停建的主力舰的“天城”号、“赤城”号改装为航空母舰。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龙骨被扭曲而报废。日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舰体稍小的战列舰“加贺”号接替“天城”号。改造为航空母舰。
加贺”号1923年后重新开工。1928年3月21日完工。刚建造完成时“加贺”号的整体布局形式与赤城号航空母舰相似。都安装三段式飞行甲板。也是日本海军中唯一两艘采用三段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三段式飞行甲板。呈阶梯状分为三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全长约190米。宽约30.5米。中、下两层与双层机库相接可供飞机直接从机库起飞。中层甲板供小型飞机起飞。长约15米。下甲板层较长供大型飞机起飞。长约55米。宽约23米。上层飞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横跨舰体两舷的舰桥。与“赤城”不同的是横卧式烟囱延伸到舰尾附近。同样安装200毫米口径火炮。其用途为压制以鱼雷奇袭舰队的水面舰。但赤城号的经验认为设置在右舷的烟囱排烟会影响战机的起降。故在左右两舷装设巨大排烟管。试图将烟引导致舰艉排放。但却引发甲板与住舱的邻近区域平均摄氏40度的高热问題。同时引导到舰尾的废气仍然会干扰降落作业。因此这项设计和三段式飞行甲板的设计是相当失败的。
进过使用后发现许多不便。在1934年6月至1935年10月“加贺”号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原先设计是想参考美国海军的列星顿级航空母舰作为范本。但是在“友鹤事件”之后所有日本船舰都进行重心的再计算。为了减少侧风面积因此列星敦级的舱面甲板设计被全面放弃。改为与赤城号类似的航舰设计。
主要修改之处是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因为占用舰艇空间过多加上烟囱温度让舰内环境不良因此取消。改成与“赤城”号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往海面大幅弯曲的样式。这个修改让“加贺”号减轻了100吨的重量。舰载机降落时乱流问題减少。也让以往在烟囱旁的士官兵住舱以及飞行甲板高热问題得以解决。
因为跑道过短无法适应新级飞机的起降。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改装全通式飞行甲板。飞行甲板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在飞行甲板前方预留了飞机弹射器装设空间。但是直到击沉前日本的弹射机仍未研发完成;升降机增为3座。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右舷。便于与“赤城”(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左舷)编队并行时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飞行甲板改装时“加贺”号同时进行主机更换。将2具英制布朗-柯蒂斯式涡轮机(brown curtis turbine)更换为国产的舰政本部式涡轮机。因此舰尾略微延长。
舰艇武装在改装时也做了近代化。原先旧式的120公厘双连装高射炮撤除改换新级127公厘双连装高射炮。提高高射炮炮位让高射炮火网可掩护僚舰;200公厘主炮则维持10门。在火力上是现在日本所有航空母舰中的首位。
主机更换与舰内可用容积增加后。舰内燃油搭载量增加至8200吨。“加贺”号的标准搭载机增加到90架。有必要时最大搭载机可到103架(这是使用九六式舰上战斗机等旧级机时状态);最高航速增加至28.3节。巡航速度由14节8000海浬提升至16节10000海浬;但是这次开战之前。这种速度被第二航空战队长山口多闻嫌太慢。因此在一开始时曾经建议把第一航空战队排除在攻击序列(赤城短腿。“加贺”速度不足)。但是因为“加贺”号的舰载机人员是日本海军中参战经验最丰富的一群。因此力保此舰得以参战。
但是南云怎么也沒有想到。这刚开战沒多久。加贺号就惨遭重创。自从被首发命中后。加贺号的噩梦似乎來临了。在六点四十六分。加贺号再次被两发穿甲弹命中。一发命中舰艏。一发命中右舷舰岛前方的一辆油罐车。直接引发了恐怖的大爆炸。燃烧的燃油开始在木质甲板上蔓延。巨大的爆炸力直接破坏舰桥。舰长冈田次作上校以下的舰上重要干部当场死亡;炸弹以及燃料引发的大火让舰上状况失控。在七点整的时候加贺号再次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