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台湾
西欧打的热闹,亚洲地区也不平静,虽说沒有爆发大的战争,但是也是一触即发,在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通过不断的进军蚕食,中亚地区基本上完全收回,但是黑龙江的外兴安岭及乌苏里江地区由于日本和苏俄的军事对持,中国现在也只是继续控制这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等地区,随着二战的爆发一时间这地区是大军云集,但是因为形式过于复杂战争是沒有爆发,但是东南沿海的台湾地区确是战火将起,在收回香港之后,张良为首的中央政府就计划武力收回台湾,因为谈判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題,
面对这些张良为首的政府开始了积极的备战,在德国进攻法国之时,备战工作也宣告完成,在发动进攻之前,事关台湾的这次战备会议在北京的总参的一个会议室里秘密召开,除了新近转任的广东军区司令员何国柱意外,空军和海军南洋北洋两支舰队的主要人员和其他大员也都参加了会议,整个会议室被做的满满当当,
首先还是由总参谋长蒋百里做了开场的发言,只见他大踏步走到墙边的台湾地图旁,用手里的指挥棒指着台湾说道:“诸位同仁们,这次召开会议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其他的闲话咱们也不多说,咱们先介绍一下台湾地区的基本概况,毕竟已经被日本占据了将近五十年,咱们对许多东西已经不熟悉了,在这之前咱们好好了解一下也是不多的,
台湾我们知道自古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公元230年,也就是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
带回來的台湾人,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來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 )一书,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还介绍了当地的物产、人民、风情、工具、古迹等,其中的“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则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台湾为越国的版图,
到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
经过三国到隋唐的长时期的演变,闽粤一带向台湾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到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來和经济活动,为便于管理,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这在台湾开发史上是第一次,台澎地区正式纳入宋代版图,尽管在后來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变换,但是台湾归属从來沒有改变过,
在蒙古人击败宋朝建立元朝之后,按照惯例需要进军沒有到达过的疆土,故于至元28年(1291年)10月,派出海船副万户杨祥为宣抚使,与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鉴率兵6000余人进军台湾,由于语言不通和航海知识不足,无功而返,到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捕捉罪犯,兼办盐课,但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自此以后,中央王朝开始派员管理台澎地区,
明朝的海禁政策,导致东南沿海海盗盛行,为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派驻军队,防止海盗利用台澎地区作为搔扰东南沿海的基地,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军队,保卫海防,高雄凤山有特产“三宝姜”,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台湾时留下的,这是中原到达台湾的第一支大规模的商队,
1683年,前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内正式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后改为2府8县4厅,前清政府对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西方殖民者东侵以來,美国、日本、法国等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边疆领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前清政府上层在如何治理台湾的态度和方式开始出现变化,由“防内变为主”改为“防御外侵为主”,清朝督办南洋海防事务的福建船政大臣、后任钦差大臣的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把台湾称为“七省藩篱”、“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