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中华再起>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决战(完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决战(完一)(1 / 2)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决战(完一)

国际局势动荡,东方也不再平静,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距离最后关头越來越近,十五旅防守的阵地上,这是前两天在一次夜袭中新收复的的一小块儿阵地,不过这一块的地区的优良的地理位置使的意大利军队绝对不会甘心失去这一块儿阵地,从地形上看这处地形是整个首都地区地形最高的地方,虽然距离地面还不到百米但是在这一块儿整体來说比较平坦的地形來说已经是一个比较难得地方了,再加上这一地方面对意大利军队的阵地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所以意大利的动静都在这一阵地的监控之下,甚至是在火炮的直瞄射击之下,所以为了收回这一地区,意大利在这两天里已经进行了不下于二十次的进攻,除了晚上,白天一整天都在疯狂的进攻,试图挽回在战略上不利的地位,

“快,后面的兄弟帮着背机枪的弟兄分担一下负担,加快速度,”听口音说着一口怪异的本地语言的军官根本不像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如果近前一观就会发现,在钢盔的下面的面孔根本就不是黑人的脸,而是一张标准的中国人的脸,这是这些天激烈战斗,埃塞俄比亚军队的中层和基层的军官伤亡惨重,虽然一部分可以经过火线提拔,但是毕竟军事主官储备有些不足,所以顾问团的那些底层的军官就改头换面成了志愿军团的军官,加入到埃塞俄比亚军队中指挥作战,这名低级军官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加入到了埃塞俄比亚的军队成为了一支步兵营的营长,不过长期的战争,使得军队的士兵补充一直跟不上伤亡,导致一个营的人数只有不到一个连,朱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的,在国内來埃塞俄比亚参加军官团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因为战功被举荐到军校刚刚毕业的少尉,其他部队现在他却是一名少校营长,

看着自己手下,朱翔不由的焦急的催促道,经过了两天的战斗,刚刚攻下來的135号阵地已经剩了不到一个班的士兵在防守,情况非常危急,所以在明天早晨之前他必须感到阵地上并重新建立防御工事,相对于其他部队,朱翔率领的部队装备了和不太一样的机枪,既不像轻机枪也不像重机枪,沒错这就是中国刚刚研制成功的新型通用机枪的改进型,这是张良仿造前世的德国二战期间的MG42式通用机枪制造的,这次就是为了验证这种机枪的性能和可靠性才送到了埃塞俄比亚前线使用,

这种机枪是在中国陆军中装备的辽30式机枪的基础上,结合部队的使用意见改进的一种改进型,辽30式机枪是根据张良根据前世的德国MG42式通用机枪的设计设想上研制的,这种机枪主要特点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可以说整体上就是几个铁片和枪管的拼合体,看起來相当的简陋,这挺通用机枪,若使用两脚架,配备75发弹鼓即可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若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即可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若装上装甲车辆,它又是车载机枪,其最大特点是不同于马克沁重机枪的采用水冷降温的方式,而是和轻机枪一样采用气冷式,通过迅速更换枪管來保持射击的连续性,和世界上流行的传统重机枪相比它有很多划时代的亮点之作,如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换装75弹鼓供弹,使用弹链供弹左右都可进行,能双枪联装使用(可对付飞机);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装卸,操作简单,可迅速转移阵地(机枪能够迅速转移阵地在实战中特别重要);这种机枪射击的速度相当的可怕,该枪理论射速为 800-900发/分,最快时可达1500发/分,在射击时会发出撕裂亚麻布的声音,达到了单管机枪的巅峰,碗口粗的大树都能打断;有两根备份枪管,一旦枪管过热可迅速更换,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为800米;作重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1000米,

改枪在设计上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膛口枪管助退器兼有消焰、制退作用;闭锁机构为滚柱撑开式,仿形

式枪机开锁加速机构,闭锁时,位于枪机头内的两滚柱进入枪管节套凹槽后,被位于机体内的楔块撑开,完成闭锁,开锁时,两滚柱在机匣仿形槽作用下使滚柱向内收拢开锁,同时通过楔块加速枪体后坐;供弹机构为开式金属弹链,双程输弹机构利用枪机能量带动,在枪机后退时,内拨弹齿带动枪弹和弹链移动半个链节距;枪机复进时,外拨弹齿再带动枪弹和弹链移动稍大于半个弹链节距,击发机构为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射击,机构中设有分离器,不管扳机何时放开,均能保证阻铁完全抬起,以保护阻铁头不被咬断,枪管复进装置具有复进和缓冲双重作用,它分别由4根弹簧、推杆、导杆和顶圈组成,统一安装在一个套筒内,作复进簧时,4根弹簧由前向后依次工作;枪管后坐即将结束时,4根弹簧同时工作,弹簧的综合刚度大大增加,起到了缓冲作用,辽30式机枪枪管的更换装置结构特殊且更换迅速,该更换装置由盖环和卡笋组成,它们位于枪管套筒后侧,打开卡笋和盖环,盖环便迅速地将枪管托出,

在瞄准具上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由弧形表尺和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