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中华再起> 第二百一十八章 筹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八章 筹算(1 / 2)

第二百一十八章 筹算

张良坐在自己书房中并沒有叫其他人,自己呆在那里静静的思考,确实是这次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的未來來说太过于重要,对美国,甚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來说都可以称得上一次巨大的灾难,但是对中国來说却是一次巨大的机遇,是能让中国一举冲天的机遇,在后世的历史中,这次机遇就被当时的苏联和当家人斯大林大叔给把握住了,

不得不说在社会制度上,如果能够避免人治缺陷的话,社会主义确实是世界上最优越的社会制度,从在经济危机中苏联不仅安然无恙,反而借助这个机会发展壮大,西方的经济危机成了苏联重新成为大国的一个契机,面对西方的经济危机,苏联采取了许多新的经济政策,并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西方经济危机到來之时,西方一片愁云惨淡的时候,苏联抓住时机,打破西方的封锁,趁机在这个大好的时机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在1929年经济危机刚刚爆发时,苏联就抓住时机同西方专家签订了70多个的技术援助协定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金属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农业灌溉工程、汽车、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到了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31年时,苏联和西方签订的技术援助合同已经达到了124个,总值为8300万卢布,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苏联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使苏联在短短几年内快速的从一个农业国过渡到了初级工业国,这些新建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苏联还采取大量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口机器,甚至直接把破产的工厂整个搬往苏联,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是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这个数字为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是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0%,在苏联的进口总额中,1929年机器设备的进口占了30.1%,1932年则高达55.7%,1929~1932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资金总计60.1亿卢布,另外,面对西方的大量的人才失业,苏联也趁机來了个人才扫货,大量的西方优秀人才被雇佣到苏联工作,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919人,技术人员10655人,分别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苏联还在这个时期趁着西方国家放弃封锁的时候,趁机大量和西方签订了技术援助协定,并大量派遣人员进入西方国家的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在1929~1933年的大经济危机期间,仅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派往国外学习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就达2000人,其他地方或者工厂等组织自主派出的人员更是难以统计,

虽然在经济危机中,苏联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苏联因为一直处于被世界主流所孤立,在经济尤其是外汇上并不丰富,也是经济危机是原來不向苏联进行贷款,或者贷款也会附带苛刻条件的西方国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立场,为了转移国内过剩资本的压力,不得不向沒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苏联低头,当然苏联也很识趣,努力在国家上树立起自己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主动号召加强国际合作,共度难关,在33年的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则准备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并可能在近期内购买1亿美元的有色金属,2亿美元的黑色金属,约1亿美元的纺织品、皮革原料和橡胶,约4亿美元的设备和5000万美元的消费品,至于西方的贷款方面在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这些建议,既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西方国家缓解危机,

这些现在同样也可以被自己采用,相对于现在的苏联,现在的北疆控制的区域发展的一点都逊色,甚至都还有超出,在和各国列强的关系上也都要好的多,苏联在历史上能够获得的优惠条件,北疆绝对也能获得,甚至获得更多,另外,相对于原本历史上这个时期苏俄的外汇等严重缺乏的尴尬局面,仅北疆控制区的50亿美元外汇储备就足够北疆在这次危急中大捞好处,再加上可以获得外国贷款,对西方国家來此抄底也不是不行,

至于会不会北疆控制区域的经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点张良完全不担心,在经济政策上北疆控制区采取的和当今世界上流行的自由经济有很大不同,完全是一种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使得北疆控制区内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大增,虽然不敢说和现在苏联计划经济相比,但是影响也不会很大,另外和历史上苏联用出口大量粮食和农产品來换取外汇进口机器,并导致虽然大获丰收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