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初鸣第五十五章上海滩(八)
乔治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呢?几个单词而已,分别是码头、铁路、公路、运输公司。讀蕶蕶尐說網
走上前去,方剑雄拿起了粉擦,擦掉铁路、公路,剩下码头和运输公司。
乔治不解的耸肩道:“为什么?没有交通保障,您的工业计划面临的困难太大。”
方剑雄笑着解释道:“乔治,你还是不了解当前中国的国情。铁路是好东西,我很想修铁路,但是这个权力不在我手里。甚至修一条江宁到芜湖的铁路,都要看英国人的脸色。公路也很重要,但是你觉得我有多少钱来投入,回报的问题怎么解决?”
说完,方剑雄笑着回到位置上坐下,慢悠悠的接着道:“乔治,我这里有一个职位,欧亚集团人事部总经理。不过,现阶段这个部门只有一个名字。”
乔治露出不满的表情,很直接的表示:“我不能满意,我希望得到的是集团执行总裁的职位。我很看好欧亚集团的发展前景,所以我来了,我争取。”
方剑雄微笑不语,乔治低头思索了一番后,面色坦然道:“好吧,我接受。但是我有一个要求,集团所有重大决策,我必须参与。”
“费舍尔,记得给乔治先生找一个翻译。”方剑雄先扭头吩咐了费舍尔一句,然后才冲乔治伸手道:“欢迎加入,其实认为你需要的不是一个翻译,而是学好中文。”
乔治起身握手,很郑重的说:“我一定会学好中文。”
“明天上午九点,在大世界门口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招聘活动,你回去准备一下,我会安排人给你加一张桌子,你可以去招聘你想要的部下。”
…………………………
1908年4月18日,上海大世界对面的广场上,欧亚集团的招聘会正式拉开了序幕。尽管事先做足了一切的准备,但是在这个工商业传统思想以信誉和忠诚为主流的时代,欧亚集团的招聘会遭到了传统的阻击。
这一点,跟薪水和职位无关。
招募会现场很热闹,主流是围观的群众。出于对新鲜事物的畏惧,很多人即便是动心了,也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上午九点半,招聘会已经开始了半个小时,没有一个人迈步走进临时搭建的围栏中。这个开局,似乎有点不祥。实际上,很多人都在外头徘徊,在权衡,在犹豫。
棚子外头三米出,地上划了横线,不是应聘的人不得入内,请来的巡捕在维持秩序。所以,出现了一幕很让人着急的场面,围观的人很多,可以说人山人海,但是都在线条外面,带着好奇的眼神看着谁第一个走进这个棚子。
田三斤是这么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三十五岁的田三斤是上海本地人,8岁进铁匠铺做学徒,江南制造局招人,他被招了进去学习车工。一个月前因为不满工头克扣薪金,田三斤抗议了几句遭解雇。
欧亚集团的招聘会对田三斤很有吸引力,可是站在招聘会跟前,他还是很犹豫。原因很简单,故土难离。家里有老有小,老婆孩子加上老娘,就他一个劳动力,离开上海家里人没法就近照顾了。
犹豫了十分钟之后,最终田三斤还是迈步走进了棚子。原因依旧很简单,家里就剩下最后一块大洋了,老娘卧病每天要吃药,老婆和三个儿女要吃饭,要穿衣服。这些,都要钱。一块大洋,最多能坚持一个月。处于失业状态的田三斤,可谓别无选择。
当然,他还是抱着一点小小的希望东家能留他在上海。
在此之前,端坐在一张桌子前的顾恒,看上去很平静,实际上心里如开滚的油锅。时间无情的过去,十分钟看了四次腕表,还是一个人都没有走进来。顾恒叹息一声,决定举手做收拾,让准备好的托出动。
招聘会出口处有专门的供媒体休息的地方,十几个报社的记者看上去有点无聊。原本以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活动,能够抓到很多新闻素材。没曾想,十分钟过去了,一个人都没进来。大概,这也能写一个专题了,标题叫“观者如潮,入者无一”。
就在有记者已经准备好了这个标题,打算去采访一下主办方的感受时,田三斤走进了棚子。围观人群发出一阵惊呼,“有人进去了,有人进去了。”田三斤站在门口的时候给吓着了,几乎要转身逃跑,似乎这里头是阎罗殿。
可是,生存的**还是战胜了畏惧,田三斤咬咬牙,还是走向了领取表格的桌子。
“你好!请问你想应聘的是什么岗位?”站在桌子后面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面带着微笑致意。记者如同苍蝇看见了臭鸡蛋,纷纷起立,目光如狼,就等着这第一个家伙应聘结束,然后出来时在后门堵他。
“我会车工、钳工、还懂打铁。”田三斤下意识的报上自己会的东西,招聘会的小伙子笑眯眯的拿出一份表格来,递给他道:“识字的话,自己填写,不识字,去那边的桌子上有人帮你填写。”
下意识的接过表格,田三斤走到边上的一个摆着“咨询服务处”牌子的所在,三个年轻人等在这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