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过,“如果说我有什么才能的话,那就是我对自己的认识。”一个如此伟大的人,把自己的才能仅仅归纳为对自己的认识,可见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自己希望中的那个自己,但事实上,人们许多时候并不知道希望中的自己和事实上的自己哪个更真实,哪个才是希望中的自己和真正的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应该属于哪个自己,我们的行为究竟被哪个自己所支配。
叶明对自己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仅停留在感观和本能上。他只知道自己那些基于本能的需要,而不知道自己适合于什么、真正需要什么。或者说他只了解自己的自然属性而不知道自己还有其社会属性。差不多在他20岁以前,他从来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和抱负,他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哪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自己又能干一点什么,自己会有什么价值。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认识自己需要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但在他的印象中,似乎也没有人教过他: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才最有价值。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叶明是那么地茫然和无知,也在茫然和无知中虚度了年华。
没有人教育,应该多读书。从书本上也可以学得很多做人的知识。但事实上,那时候他们无书可读。离开学校几年以后,叶明才第一次读到课本以外的书籍。他读的第一本书是鲁迅的《呐喊》,根本就读不懂。或者只似懂非懂地读懂了两个字,那就是“呐喊”。即便他们也会呐喊,那完全是基于本能的呐喊。可以想象,他们的知识匮乏到何种程度。在这种情形下,他们这类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似乎只能随波逐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