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清的构思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大量流动资金支持,并能第一时间把握汇率浮动。
二:有完善的各国货币兑换渠道。
三:能在不被外界因素所影响,比如官方、黑道、各国势力下进行。
四:大量的,可靠并能被掌握的人手。
五:完善的计划和精通金融的专业人士支持。
当三大亨最后决定加入计划后,这五个条件就全部满足了,三人在上*海滩黑白通吃,加上蒋志清背后中央银行的支持,还有美国金融巨鳄的推波助澜,很快就进入了实际操作程序。
一夜间,上*海滩租界各处,尤其是银行、洋行商社林立的外滩附近,不知从哪里冒出了形形色色的闲人。这些人光明正大地从洋人、公司职员、普通市民等人收中收购或兑换各国货币,交易方式比银行简单不算,有些国家的货币兑换比例甚至比银行还高出几分。
一开始,人们还带着警惕的眼神打量着这些瞧上去就不像好人的这些家伙,可当中午时分,一个洋人正巧急着要把小额的美元兑换成大洋,而银行恰恰午休关门的时候,他尝试着招来一个在银行门口游荡的“打桩模子”,没想到对方开口就说没有问题,仅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把这洋人手中的30美元兑换成了大洋,令得这洋人满意非常,翘起大拇指赞叹一句。坐着黄包车急急离去。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就会有第二个,听着这些人的汇率比银行略高,甚至还没有银行的手续费和排队等候的那种麻烦,有些人见着这情景有开始动心了,陆陆续续地找到他们常识着小批量兑换。
当然,其结果也是让这些人非常满意的。久而久之,这种民间的外币兑换就成了上*海滩的一道风景,也渐渐被人给接受了。在其之间,也免不了有些脑子灵活的家伙瞧出来其中的“钱途”。打算掺上一脚,也做做这种买卖。可谁想到,当有陌生人出现进入这行时,这些对待客户笑容满面,服务快捷而又良好的“打桩模子”们突然就变了脸,一人招呼一声,分散在各处的蜂拥而至,围着对方先是一顿暴打,接着抢手身上所有钞票。随后一辆车飞速开来把人丢进去不知道拉去了哪里。这时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要吃这碗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人家早就形成了集团化、组织化和市场化,根本就是垄断了这个行业。
仅仅一个月时间,用这种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方式,其最后的结算数字让原本对这个买卖不怎么看好,反而有些担心的三大亨们目瞪口呆。除去人手开支、分成上缴等等,一月的获利居然高达716元,在这个普通市民每月平均收入才610元。一般洋行职员月收入在3040元,经理级别在80120元,收入最高的大学教授可以达到260元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一个月里居然获利7万多,简直让人不可思议。狂喜之下三大亨满眼前都是银元飞舞的景象,私下换汇的成功让他们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和这个大生意相比。风险颇大,而且名声不好听的鸦片生意还算个屁?
更何况,这还是他们尝试着,不敢全面投入的成绩。如果把全部精力投进去,恐怕每月获利十万大洋是轻而易举的,这一年下来不就百万之巨?实在是太好赚了。
良好的成绩就如给三大亨打了针鸡血,让他们兴奋得不能自己,为了把这买卖搞得更好更大,三人私下一商量决定加大投入,并明目张胆地在上*海各处开设了固定的换汇场所以抢夺银行业务。对于他们的积极性,蒋志清当然双手支持,不动声色地帮他们摆平了来自各银行的压力,再加上三大亨本身的势力影响,这些固定换汇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至两个多月后,整个上*海滩一共有三十七家换汇店,职员加“打桩模子”等达到了573人。
接到蒋志清从上*海发来的汇报,方子达忍不住赞叹了几句。他也没想到,蒋志清和三大亨联手居然搞出了这么个局面,不仅被称为“打桩模子”的黄牛提前出现,就连原本是几十年后才会在香港出现的私人换汇公司也出现了。不能不说,他们的结合效果比一加一等于三更多几分,其成绩显然就连方子达也没预料到。
并且,在方子达的再三严格控制下,三大亨的业务并没有损害大洋的对外汇率,他们主要利润是其它国家货币中产生的,并由中央银行通过投行适当地进行部分补贴。这个支出和收入相比远远不值得一提,在三大亨赚得眼冒金光的同时,中央银行通过汇率差控制,经蒋志清之手向外抛售(兑换)日元、马克、英镑、法郎、卢布等各国货币,更是在其中大赚特赚,其成果更让人目瞪口呆。
从理论上来说,这已经是初级的外汇市场,并且还有了外汇期货的意味。上*海是亚洲最大的金融城市,其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上*海各国汇率的变动,虽然暂时不会造成诸如伦敦、纽约等国际交易所的大幅度变动,但受到影响是显然的。而且由于日本是中国的邻国,日本经济受中国或者说受到上*海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控制上*海汇率的同时,日元的汇率开始了逐步变动。
在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