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超级科技强国> 第一百九十三章 民族的力量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三章 民族的力量 上(3 / 3)

老破旧,问题很多。”韦三才作为政务院副总理,当然清楚现在这个烂摊子有多大,

“简单说,剩下的半个中国一穷二白,除了江浙和沿海一带有一定工业和商业基础外,其他地方,从农民到小手工业者,从作坊主到小工厂主,全部处于已经破产或者即将破产的边缘。

由于我们提前了几个月进行准备,新一批在西南种植的种子在这一季收获后,向全国推广。目前的种子储量,只够两道三个省份的份额。经过农业部的综合评定,这批种子将优先供应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地。农药和化肥的需求量目前来看不算巨大,农田与耕地的单位面积消耗很低,以西南的化工实力足以完成农资生产任务。”

全国解放后,新中国面临的不是什么外交压力,也不是什么外部军事压力,最大的压力就是吃饭的问题。

试想,半壁的中国能吃饱,半壁的中国却要挨饿,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服众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国人的普遍心理。所以在刚刚解放后,政府就从西南调集了大批粮食,进入各省救济特别困难的贫民。

当然,中央政府并没有采取最笨的办法将粮食直接发下去,而是采取了一种灵活的方式,以工换粮。五十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人群(青少年的供应主要是参考新政府即将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为准。),可以得到定量粮,其他的人群则需要参与劳动来换取。

这种集体劳动是前所未有的,报酬很低,但依旧能得到一定的新政府发行的人民币作为工钱,最最重要的是能吃饱饭。

新政府并不缺粮,十几年的新种子播种下去,每一年的西南政府又通过肥料税、种子税等农业税(农民赊购,然后用交公粮的方式向政府赎卖粮食。)囤积了数量惊人的粮食。在去除每年工商业与军队用粮的消耗后,还有一个惊人的储备。数量庞大到足够保证新政府成立两三年内,能够很轻松地处理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任何饥荒。

新政府不可能全国发粮,但却能保证尽量不饿死人。要知道,这年头,就是老天爷多下几天雨,就可能多饿死几个人。

土地改革需要时间,分田到户后,再将种子下地,等到成熟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中,如何保证农民能够得到粮食,不至于被饿死,或者穷死,就是新政府最头疼的事情。

至少在一年内,新政府面临的困难将如同大山一般高。

“由于我们之前储备了足够多的粮食,在除去救济特困的老弱病残外,其他的粮食主要用于‘以工换粮’计划。按照主席您的指示,这些农民大军将主要被用于修筑公路、电站、水坝、山塘、铁路筑基、大型与特大型厂矿工业建设等方面……”

听着韦三才的报告,张蜀生不禁点点头,计划在自己的提议上,进行了更好的完善,可行性与风险也小了很多。

建国后,面对一大堆烂摊子,张蜀生没有后世那种振臂一呼调动千万*员出工出力的办法,只能通过这种爱国+信仰+粮食+微量工钱的多重刺激办法,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人民的力量确实强大。在他的记忆中,自己老家曾经有一个非常大的水库,如果按照21世纪时的标准,将会耗费巨大的国家财力,再用两三年时间来修筑。

但是,在后世的红色年代中,这个巨型水库却仅仅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修好了,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政府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农民扛着锄头和铁锹就开挖。

人多力量大,在全面采用工程机械前,在全国范围的大建设中将会发挥其他人难以想象的优势。

试想,当全国上千条公路同时开工,上千个小中型电站同时开建,上万座水库同时开挖,数十条铁路分段挖基,数十个机场、矿山、工厂同时开始先期工程……

这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张蜀生没有时间等待一个个工程队慢慢地去做这些事情,也没那么大的投入,一个个省市县地区搞建设,唯有把让人民明白,这些建设是造福地方,造福国家的行动,让全民行动起来,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奠定整个国家腾飞的基础。

当然,这期间实施起来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技术指导人员如何分配?相应物资如何调动?各省大建设任务如何排序?是先修路还是先挖水利?这些都是需要政务院联合多部门,结合全国各省的情况进行精心计划的。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开工同时开建所有工程,但整体来看,将会是一次特大型的全民建设行动。

“红色苏联能在冰原上建起共青城,中国人一定会用勤劳和朴素完成一系列奇迹。”

--------

致歉,昨晚的三千字没更,是因为和老婆有点小争执,心情不太好就没加班写。结果今天下班,老婆出现过敏,看那症状把我吓得不行,先后跑了三家医院才找到急症(下班后没有门诊了)。该死的,前面两家医院的急症都不接受过敏方面的皮肤病症问题。在第三家医院检查验血吊针……回到家已经很晚很晚了。

抱歉,现在才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