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2010年9月16日下午,日本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坂,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始建于1869年8月6日(日本明治2年6月29日),原名“东京招魂社”,用意是纪念明治维新期间死于内战戊辰战争中保皇倒幕派军人。
最初时候的意义,其实也就相当于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忠烈祠。不过是想要通过祭祀行为来安抚亡灵,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
在1879年(即日本明治12年)的时候,东京招魂社正式改名为靖国神社。
而“靖国”名字来自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二战中的诸多军人。
作为神社,按照规定应该由内务省统筹管理。但是靖国神社偏偏是由军方直接管理,可以说这是日本神社和寺庙中唯一的特例。
正常情况下,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祭奠为国捐躯勇士英灵的权力和自由。按说日本的靖国神社当然也不应该例外,可偏偏靖国神社后来的意义发生了扭曲。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被公认的浩劫灾难。因为某些人和国家的野望,致使全世界无数家庭生离死别,上亿人因此丧生。
战争结束当然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之分,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胜者为王。无论战争中做了什么,当胜利之后一切都会随之烟消云散。胜利者往往手持正义,失败者则是反面典型。
从二战结果来说,同盟国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当然拥有处置失败者——轴心国成员的权力和资格。失败者必然会丧失正义性,所有的一切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
不过抛开德国不谈,日本在战争的很多做法都已经丧失了人性,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因此战后由胜利国所发起的审判,也就具有了法理上的正义和逻辑属性。日本很多军人都被审判,分别以甲乙丙等各级战争罪犯所定义。
这些人无论是按照人类文明的常理,还是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来说,都不应该成为靖国神社所祭奠的对象。至少在1978年以前,日本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挑战战后格局。
而随着二战结束后,失败者日本被胜利者美国改制成为民主国家。当然作为日本国家神道的象征——二战前始终由军方单独管理的靖国神社也不例外被改为宗教法人管束。
靖国神社当时存放着将近250万战死者灵位,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其中包括大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排位。由于罪犯等级不算很高,战胜国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结果靖国神社却在1978年秘密将14个恶名昭著的甲级战犯也供奉了起来,其中甚至包括被盟国远东军事法庭入罪和处决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等头牌。
日本政府每年公开参拜这些战犯,当然会引起二战期间遭受这些战犯所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这已经不再是祭祀亡灵的问题,而是日本政府公然挑衅二战结果的问题了。
甚至其中还隐藏着日本政府政治倾向发生改变,从和平中立再度向着右翼军国主义所转变的标志——这当然会引起周边国家的不安和警惕。
当靖国神社本身存在的意义发生改变,当靖国神社已经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复苏的标志和邪恶帝国主义的象征后,东亚各国要求取缔靖国神社的呼声自然而然会增强。
这不在于靖国神社是否被取缔,而是希望日本政府可以正视历史,承认当年的犯罪。先不说经济赔偿,最起码也要保证今后不会重复当年的错误路线。
作为日本最大的领主——美国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很让人怀疑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企图保证地区的动荡,但这种动荡又必须是局限在某种程度之内。
只有地区政治局势保持动荡,作为外部力量的美国才有借口介入其中来保证自身影响。
但这种动荡又绝对不能超出了美国人的控制范围,否则闹大了到最后肯定也会影响美国本身的利益。所以日本政府的行为很好的游走在限度边缘,尽量不去挑战美国的底线。
日本在二战后几乎成为了美国的傀儡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充当美国人提在手中的风筝或玩偶。别看美国人似乎不在意日本在亚洲的军事发展和挑衅,因为美国有足够的把握控制日本不会成为美国的威胁。
表面上来看日本很是**自主,但日本却是个被美国所阉割掉的国家。
当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强劲发展令美国人感到了威胁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广场协议”就彻底毁掉了日本人的经济奇迹——直到今天都没能恢复过来。
日本在亚洲无论怎么去蹦跶,都像是如来佛手中的孙猴子般永远跳不出美国人的手心。在美国人的掌控下,日本只能作为维持美国战略利益的亚洲桥头堡。
不过日本是个很典型的岛国,无论国家战略和民族秉性中都带着明显的岛国特征——死心塌地的臣服在强者脚下,但却会在自以为有把握的时候跳出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