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嘎!谁能告诉我这个叫唐少哲的混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到底是谁给了他这么狂妄的资格和勇气?”
京都上空所回荡着的各种不同口音和语调的咆哮声中,最为激烈的那个声音当然是属于室町幕府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所有。
此时的足利义持正值37岁,是一个男人正常状态下的巅峰时期。无论是精力、思想、体魄和性格,都已经达到了某种临界点。
时年37岁的足利义持面色中带有鲜艳的红润,不同很多日本人的蓄须习惯,他并没有留下唇上的八字胡,而是在颔下飘荡着三缕黑色长须。
一袭黑紫色的朝服穿在身上十分板正,精美的玉冠恰如其分的系在头顶,长长的衣袖垂在榻榻米上,其下层次分明的穿着袴、褶、带、绶等礼袍。
与华夏的规矩一样,日本政府对于朝服的颜色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依据不同颜色和种类的衣饰,基本上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官品地位。
虽然身为征夷大将军的足利义持实际上属于日本全国的统治者,真正是脱离了天皇而掌握政权的控制者。但是征夷大将军的职位毕竟是武职,在朝廷中并不属于常设官品。
因此自古以来成为征夷大将军的幕府统治者,都还需要在朝廷中挂一个正规文职。这个文职,才算是真正彰显官员身份的品级。而足利义持在继任征夷大将军之后,足足用了15年的时间才升任到了从一品的内大臣职位任上。
按照正常历史发展轨迹,此时的他对内解决了南北朝对立,又接连削弱地方上实力太强的守护大名,并将上代将军所遗留下来的幕府重臣影响大大降低了;对外解除了对大明的朝贡关系,维护了幕府的**地位。
可以说室町幕府发展到了他的手中,已经完成了绝大多数的权力重组,并初步竖立起来的极为强硬的中央权威。地方诸侯和幕府内部大佬,以及朝廷公卿之中可以挑战幕府权威的力量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他也正野心勃勃的准备将征夷大将军的职位传给刚刚年满16岁的儿子足利义量,并准备随后出家,隐身在儿子的背后来继续强化幕府的地位。
可惜在三月间正准备传位的时候,偏偏遭遇了大明派使者前来问责宁海镇倭乱的事情。
本来这事情也没什么,足利义持本人并没有太过重视。随便就派遣了个不怎么管大事儿的幕府家老细川满城负责接待,并巧妙又强硬的驳回了明国的交涉。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被近卫行言给知晓了。随后他的行动就开始受到了朝廷的制约,辞去征夷大将军的职位转给儿子足利义量继承的小事儿居然被天皇留住了。
虽然表面上天皇认为足利义持正处于全盛时期,而足利义量毕竟太过年轻,希望足利义持能够继续担任征夷大将军的职位。
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借口和理由而已,真正的目的还是不愿意足利义持一脉继续扩大室町幕府的权威,那样当然会不断削弱朝廷公卿和天皇的权利。
因此此时的婉拒和拖延,只不过是朝廷在得到了某些消息后耍出的小花招。他们寄希望于明国朝廷,能够通过此次交涉认清足利义持的真面目,继而派兵推翻室町幕府的统治。
谁不知道大明国现在正是兵锋强盛,前几年还为了交趾国王被手下害死而专门排兵讨伐。直至没有找到国王直属继承人,这才将交趾全境收为布政司。
现在幕府得罪了明国皇帝派出来的使者,双方之间肯定会发生某些纠葛。这个时候,便是朝廷和天皇开始发力的阶段了。因此,无论如何要继续拖延下去。
因为这件事情,足利义持几个月以来心情一直不好。无论他怎么去交涉,朝廷总是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留他留任征夷大将军。后来他也搞清楚了真实状况,原来朝廷和天皇竟然想要依靠外力——明国政府——来耍个“复古尊崇”的花样。
正在满心焦躁的时候,接到了平户町松浦家几乎遭到天谴摧毁的消息后,足利义持当然就开始动起了脑筋。特别是当他发现朝廷也在动脑筋的时候,就将之当做了一个角力场。
没想到他刚刚占据了上风,但还没有完全结束与朝廷的角力之际,突然又接到了一份来自大明国师唐少哲的国书——最后通牒,心中的恼怒可想而知了。
偏偏这位来自明国的国师大人口气还那么的强硬,态度又是那么的傲慢,甚至在措辞中也充满了无礼的挑衅,这让足利义持的心情在转瞬之间就糟透了。
以他此时的权势和地位,被一个默默无名的外国使者如此刁难和威胁,简直是奇耻大辱!
连续以来的胜利,早就让足利义持的心中充满了自傲。特别是他上台后撤去了与明国的宗藩关系,也未曾收到任何军事或经济,甚至是外交威胁的事实让他不大看的起明国了。
海对岸的那个强国,早就不再是盛唐时节的那个华夏了,甚至不再是大宋时期的华夏。自从当年二次击败蒙元对日本的进攻后,事实上日本朝野中就有了一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