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农场为罗志学一行人演示了全套的机械化收割流程,他们采用的河口机械公司生产的蒸汽联合收割机,性能极为优秀。醄 以天津机械公司生产的高性能蒸汽机为动力,整合了收割、脱粒两大工序,收割的时候联合收割机往前不断的收割稻谷并脱粒,脱粒后的稻谷在后方侧边流出,农场工人们只需要不断的用麻袋装,并咋进口袋。 随后这些装满了粮食的麻袋就会顺势装入旁边跟随的马车上。 整体的收割效率非常高,远远不是人工收割脱离可以相提并论的。 看完了收割之后,罗志学还去观看了犁地掩饰,他们采用的唐山机械公司所生产的蒸汽犁地机,他们的蒸汽犁地机同样采用的是天津机械公司所生产的先进蒸汽机。 这种蒸汽犁地机同样体型庞大,需要众多人进行操作,但是效率没的说的,比什么牛耕,马耕强多了。 不过罗志学也知道,别看这些蒸汽机带动的机械化设备效率高,但是使用成本也不会低。 主要是这些机械化设备都非常昂贵,后续使用的时候也需要繁杂的维护保养,根本不是普通农民用得起的。醄 目前来说,哪怕是最适合展开机械化种植的东北地区,目前也只有中大型农场才用得起这些东西,而一些的小农场,农民自由的家庭农场根本就用不起。 当然了,东北地区的这些自耕农们,他们种植的土地面积普遍也很大,动不动就是几百亩的,因此也不可能使用传统牛耕的方式进行耕种,普遍采用的是马耕。 而收割也不是使用人力,而是使用蓄力收割机。 甭管是蒸汽机为动力,还是以挽马为动力,东北地区的种植模式和关内都有着极大的区别。 毕竟关外人少地多嘛,只能采用马耕这种广种薄收的方式,是不可能采取牛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的方式的。 而关内普遍是人多地少,尤其是南方的江南,赣北,湖广等主要的粮食产区,看似良田多,但是人口也非常的密集啊,普通农民家庭是不可能有动不动就几十亩甚至几百亩土地的。 土地少的情况下,自然只能是采用牛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的方式来提高单亩产量了。醄 这是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密度所带来的差异,谈不上那种方式更好。 至少对于目前的大楚帝国而言,机械化种植也好,马耕也好,牛耕也罢,甚至是连牛都没有只能采取纯人力的方式,其实这几种种植模式都广泛存在。 大楚帝国大力发展推广机械化种植的同时,其实也在北方以及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扶持蓄力机械种植,马耕种植。 而在南方地区则是大规模鼓励扶持牛耕,为大规模繁殖耕牛的牛场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为生产人力脱粒机、各种锄头,镰刀等农具的作坊,小机械厂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植等。 大楚帝国对农业方面的扶持是全方位,并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地方。 而先进技术上的扶持也不少,比如农林部一直都在搞杂交水稻,同时还有培育高产小麦,玉米本地化培育等一系列的研究。 光是研究主粮以及果蔬等农作物的研究所,农林部直属的就有十多家,此外各省农林部门下属也会有一些小规模的农业研究机构。醄 并且陆续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针对一些外来农作物的本地化培育就陆续出现了成果,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玉米以及土豆还有红薯这三大类了。 毕竟这三类农作物对环境以及土地,甚至水源要求都不高,都是在旱地甚至山地上种植的,本地化培育之后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可以有效的利用更多的土地进行耕种。 比如说在南方地区里,普遍都是丘陵地形,适合种植水稻的耕地面积不多。 如何提升南方丘陵地区的粮食产量 光靠水稻是不够的,水稻这东西对水源要求非常高,而育种以及化肥,加大耕牛数量都是属于常规操作,单亩产量有所提升,但是并不会改变耕地面积本身太少的现实。 唯一的办法就是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获得更多的水稻田。 同时把那些缺乏水源的山地也利用起来,种植一些抗旱农作物,也就是玉米、土豆、红薯这些东西了。醄 还可以种植一些副食农作物来提升收入,如种植大豆、花生以及果树等。 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提升粮食总产量,提升农民收入,这就是大楚帝国农林部,更是整个帝国的主要战略任务。 所以你别看大楚帝国在工商业上发展的非常好,各种报道也多,帝国高层们也都很关注。 但实际上大楚帝国官方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