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木制引信榴弹,也没有弹托。 但是楚军,可是大规模列装了木制弹托加金属圆盘引信的榴弹。 楚军一向来都非常重视火炮发展,也非常重视榴弹的发展的,打仗的时候一般也是榴弹不要钱一样往外打。 某种程度上来说,楚军如今的火炮技术,是领先于国内其他行业的,发展到现在,其整体技术水准已经相当于原时空十九世纪中期,也就是美国南北内战时期了。 相对来说,步兵武器的发展反倒是要缓慢一些,其火帽击发枪大概也就相当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水准。 火炮也好,火枪也好,楚军的装备至少领先荷兰人好几代以上! 荷兰人现在连靠谱的成熟燧发枪都没有装备,连线列战术都还没开始搞呢,但是楚军都已经开始玩火帽击发枪了。 早期燧发枪和火帽击发枪之间的差距,按照原时空的说法,那就是至少两百年的差距! 上述仅仅是武器上的领先,而万炳林陆军少将的自信也不仅仅来源于武器上的领先,还有武器领先所带来的先进战术。 武器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单独的。 新武器的出现,是能够带来战术上的变革的。 火绳枪的出现,导致了西班牙方阵、荷兰方阵、瑞典古斯塔夫方阵这种经典的战术。 燧发枪的出现,导致了线列战术的出现,并在火帽击发枪时代、米尼步枪时代里发展到巅峰。 而等到后装步枪的成熟并使用,那么散兵战术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然后随着弹仓步枪,机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等逐步出现,步兵的作战宽度也就越来越大,从间隔三米左右扩大到五米,六米甚至十多米。 线列时代里,一个师的作战宽度只有一两千米甚至几百米;而到了普法战争时期,一个师的作战作战只有几公里;但是到了二战时期,一个师的作战宽度可以达到十多公里;至于现代战争里那就更宽了,一个高度机械化的合成师控制数十公里宽,上百公里纵深的战场区域也是常有的事。 先进武器给楚军,同样带来了战术上的极大变化。 当荷兰人等一大票欧洲国家还停留在古斯塔夫方阵,顶多就是增加火枪手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八十左右,开始采用不太靠谱的燧发枪师,楚军已经是把线列战术玩出花来了。 当欧洲那些军队的炮兵部队,还在玩辅助步兵作战,战斗的时候单纯发射实心炮弹攻击数百米外的敌人,甚至连专门的炮兵部队编制都不多的时候,楚军的炮兵部队已经玩了十多年的步炮协同,早已经建立起来各种专业化的炮兵部队。 并且在战斗中广泛采用榴弹,野战中的炮击距离更是扩大到了一千多米。 陆军里使用最多的十三年式115毫米野战炮,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千三百米,其最新生产的改进型,即十三年式甲二型115毫米野战炮,因为加大了仰角,提升了炮膛精度,改进了发射药,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一千五百米,最大射程更是可以达到一千九米百米。 而当代欧洲各国,包括荷兰人他们使用的同级别野战火炮,也就是十二磅野战炮,有效射程还停留在五六百米,多不过七八百米的阶段……就这样往往还比楚军里的十三年式改进型野战炮更加沉重…… 双方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从武器再到战术,甚至是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都是全方位的。 万炳林可不相信对面荷兰人的士兵们能够天天敞开了肚皮随便吃,然后长年累月进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这从对面那些荷兰人的体型就能够看的出来。 尽管距离还有些远,但是万炳林陆军少将通过单筒望远镜,依旧可以清晰的看见对方在城头上的部分士兵。 这些士兵的身高普遍都不算高,而且也比较瘦弱,不像是楚军这边的士兵,一个个全都是一米七以上,而且身材都非常的壮实。 这士兵的战斗力强不强,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体型上就能够看的出来。 不是说牛高马大就一定战斗力强悍,而是说身形瘦弱的士兵们,肯定是伙食不咋地,伙食不咋地就无法接受高强度的日常训练。 如果日常训练都不充分,非要说他战斗力有多么的强悍,你信吗? 而对面的荷兰人士兵,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天天吃饱饭,天天能接受高强度训练的样子。 连荷兰人士兵都如此,边上的那些爪哇人土着士兵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都瘦弱的很,就这种爪哇土着士兵,赤手空拳的情况下,万炳林麾下第十四师的士兵不敢说一个打十个,但是一脚踹过去,踹实了肯定是一脚踹飞一个! 毕竟他第十四乃是大楚帝国里少数的甲等战备师,选拔新兵的时候条件相对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