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5. 地理(十五)(3 / 4)

一日,先是臣子,再是儿子,像所有的大臣学习处理政务的技能。

这如果是以后真当上了皇帝,迟早是能用得上的,不是学习了就没用的能力。

不过,对于李世民的小埋怨,李承乾自然不能冷冰冰地说,我们是君臣关系,多伤感情啊?

“阿耶,儿子在像魏征魏大人学习呢,他平时上朝时候也是不苟言笑的。”

那倒确实,虽然对于儿子没有像自己学习,感到有一丝不爽和嫉妒,但是李世民接受了儿子这个说法,并且暗戳戳给魏征上了眼药,表示除了魏征之外,其他的臣子也都很有能力。

李承乾自然是接连点头的。

那是,没能力都不会在这个朝堂上出现,早就被这群卷王给卷下去了。

【当然,一工除了大大增强了国力,让这些领先世界一步的国家有能力去扩张之外。有得必有失,也给他们带来了让人无法忽视的污染问题。

之前也有简单提过,是燃煤引起的,含硫气体导致空气受到严重污染,酸雨之类的也不再是纸面上的两个字。

嗯,如果变强的代价是放弃环境,生活在乌烟瘴气的环境中,出门都得带伞,生怕下的雨是酸雨,他们当时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往他们的河水中排放。

直接这么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类似于把超级多的垃圾直接倒进护城河,直接倒进长江、黄河,然后吧,河水又不能分解掉这些垃圾,只能沉底,臭气熏天了很长一段时间。】

护城河脏成那种样子,是怎么受得了啊?

朱元璋不理解,朱元璋甚至不懂,这些人是在用什么心态在这么破坏环境。

难道是不知道,树对大自然,对人有多重要吗?

或许是出身低微的缘故,朱元璋本人是十分热爱种树的。

甚至有律法规定,说是种树多的农民会有优惠,当然,律法也会破坏树木的人有惩罚。

实际上,在宋朝就有这样的相似的规定了,或许有人会发现,“明月夜,短松岗”等等,诗词中总是离不开“松”。

在唐朝,松树的出镜是它的身份,岁寒三友,每当描写到坚韧不拔等意向的时候,就极其容易写到它。

而在宋代,这可是财神爷!

“种植垦荒,种桑树枣树,可以不缴纳田租”,这是写在宋朝的法律里的。

这也就有了,苏轼这个贬谪在哪里,就在哪里享受生活的人,经常种植松树的原因。

宋代的苏轼,和唐朝的白居易,两人都是种树狂魔,事业也都不是很顺利,于是就在贬谪路上,一路种树。

当然,在环境的保护上,种树的手段和这位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有人靠自己独特的保护环境的方式被誉为“环保皇帝”,这个皇帝和这个方式都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到的。

那就是成吉思汗。

而他环保的方式则是积极发动对欧亚地区的战争,人少了,退耕还林的现象就多了,主要也不是主动退的,没人了被动就退了,而这样的情况,大大减少了碳排放。

可以说,成吉思汗一个人,抵过了上百颗树木。

就是这个手段不太好人为复刻,有为道德,但是显然,现在的环境已经恶劣到一种地步了,很快大自然就会亲自动手来复刻这个“好办法”了。

【二工也差不多,和一公专注迫害空气不一样,二工进化了,它开始把自己污染的触手伸进了水环境中,空气污染依旧在加重,光化学污染也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甚至还有土壤污染。

和经过科学配比之后的农药化肥不同,这个阶段推出的,因为不懂具体怎么做,都是在尝试,什么土壤污染,水质富营养化,都是常有的事情。】

“真是想不明白,后世的人都在干什么?”嬴政不理解。

他的陪聊搭子,蒙毅也不理解,虽然这个搭子的作用是听的作用大于了陪聊,但是显然,已经超越了很多兢兢业业工作的人。

比如还在勤勤恳恳做计划表的李斯。

大秦对外战役的计划书做了一沓又一沓,但是没有一个是让满朝文武都满意的。

主要是呢,除了对匈奴,对其他国家,他们还不想做的太强势。

可是一个个办法,不是“碰瓷”就是“硬折腾”,从而让人主动打大秦,不对劲,这太不对劲了。

要怎么才能被动挨打,主动还击,越战越勇,打到对方老巢呢?

一窝子猛虎一个个掰着自己的手指头想着勾引别人主动来打的计划,奈何都不算是完全的受害者。

直到前段时间,一直在城墙上溜达,美其名曰“反思”的扶苏公子,像是总算记得了自己是大秦的一份子,于是上朝来给大家伙想想办法。

这多年的被浸入味儿的儒学思想和他本身受到嬴政和李斯影响颇多的法家思想,嗯,和这些都没关系。

扶苏能想到办法,纯粹是这个人就是个白切黑,披着羊皮的狐狸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