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德勒贝格灰溜溜地走了,和刚来时的气焰嚣张相比,此时的他显得那么悲愤和无奈,望着远去的布加勒斯特,他心中所想的肯定是不服气、不爽。
只不过在1849年的这个春天,就算小阿德勒贝格有一万分的不服气也没有任何办法了,木已成舟或者说形势比人强,他除了含恨踏上返回圣彼得堡的路还能怎么样呢?
当然在这个春天含恨的人不仅仅只有小阿德勒贝格一个,远在圣彼得堡的他老子不说,在佩斯的科苏特不说,在巴黎的扬.康斯坦丁不说,好像这个春天不高兴的人还真有不少。
只不过李骁和阿列克谢的心情很不错,他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没有了小阿德勒贝格添乱,瓦拉几亚就像一位含羞带臊的女孩儿,被他们一把强行搂上了床铺。
一场轰轰烈烈地变革从这个落后的国度开始了,解放农奴,平均地权,虽然他们做得并不彻底,也不够完美,但毕竟是个良好的开始。当瓦拉几亚的穷人们有生以来或者说几辈子以来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时,哪怕他们再不喜欢俄罗斯这头北极熊,也不得不承认阿列克谢这个总督很不错是个好人。
这对于土生土长的丰坦娜有着特殊意义,因为她从来不是一个不明好歹不明是非的女孩。虽然因为感恩她选择了帮助阿列克谢或者说帮助俄国,但这不代表她一丁点儿都不同情自己的同胞。
如果阿列克谢和之前的那些俄国代言人一样,只是对瓦拉几亚横征暴敛,那就算她再对阿列克谢感恩戴德再爱阿列克谢,心中都会有一个永远也迈不过去的坎,可能她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的所作所为,后半生都会在暗自悔恨中度过。
让丰坦娜稍微轻松一点的是,阿列克谢并不是个混蛋,诚然他肆意践踏了瓦拉几亚的独立和尊严,但他并不只干坏事,他还是做了一些对瓦拉几亚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这样使得丰坦娜的负罪感能轻不少。
丰坦娜头枕着阿列克谢的肩膀小声的问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对吧?”
阿列克谢很肯定地回答道:“这当然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呢!”
这个回答让丰坦娜很开心,她觉得自己并没有跟错人,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哪怕她永远也不可能名正言顺地成为阿列克谢的妻子,但她就是愿意。
阿列克谢并不知道这个瞬间丰坦娜想到了那么多,因为他虽然拥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但后面的事情还很多,甚至比这个开头要难得多。
改革,其实开始的那一段是最容易了,最难的是之后怎么走,有多少改革都是半途夭折,都是无疾而终,难道它们刚开始的时候不都是轰轰烈烈么?
这个夜晚睡不着觉的不仅仅是阿列克谢一个,李骁一样也睡不着,不过让他失眠的并不是改革的重担,而是佩斯传来的消息,维什尼亚克和鲍里斯出事了。这两个可怜虫被阿尔图尔给扣押了!
讲实话,李骁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点莫名其妙,因为他不是没有跟阿尔图尔打过交道,双方关系不能说有多好,但绝对不是敌对状态,怎么突然这位拥兵自重的大将军就扣押了维什尼亚克和鲍里斯呢?
其实吧,这还要从钱说起,科苏特和李骁的交易虽然隐蔽,但并不能瞒天过海,匈牙利的高层多多少少都知道这其中的猫腻。只不过能从国外搞到急需的军火,大家也就乐见其成了。
不过这种乐见其成随着匈牙利的局势急转直下肯定是无法维持的。首先是科苏特“分赃不均”,这些通过特殊渠道走私得来的军火他大部分都留给了自己人使用,像阿尔图尔这种外人自然是得不到多少。
这就有点遭人嫉恨了,尤其是随着维也纳起义的失败,当奥军开始向布拉迪斯拉发进军的时候,阿尔图尔和科苏特之间的“蜜月”或者说默契很快就消失了。
科苏特认为维也纳起义之所以失败,原因就是阿尔图尔救援不力,如果阿尔图尔能够按照他的指示积极地增援维也纳,那形势将完全不同。
所以在奥军兵临布拉迪斯拉发的时候,科苏特狠狠地批评了阿尔图尔一顿,命令他必须守住布拉迪斯拉发,一定要将奥军赶回维也纳。
可是吧,实话实说这个命令有点不现实,因为阿尔图尔的兵力其实不足以跟奥军刚正面,而且布拉迪斯拉发也不是什么坚城要塞,想要死守并不容易。
所以阿尔图尔的意思是暂时放弃布拉迪斯拉发,他带着部队退回布达,然后配合科苏特的主力一起在布达同奥军决战,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溃奥军,这样希望还大点。
于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科苏特请示要求撤回道布达,而科苏特也是一头倔驴,他又坚决不允许阿尔图尔撤退,坚决要求阿尔图尔在布拉迪斯拉发单独迎击奥军,而且要求他务必守住。
这样一来两个人的矛盾就变得不可调和了,阿尔图尔根本不想留在布拉迪斯拉发,而科苏特又坚决要求坚守。最后,科苏特就给阿尔图尔下了一道很严厉地命令,威胁他如果不执行命令就将其撤职查办。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