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神用无数年的时间,让大气密度变大,流体浓度降低,并且让空气的导热性降低。
而他所掌控的只是宏观上的现象,并不知道自己对规则进行这样的改造之后,微观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正是这个世界的基础科学一直以来都难以进步的重要原因,微观世界的改变,让外界能够走的电力道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金属的电阻莫名其妙的增加,并且电器发热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彻底抵消了电能的优势,按照常规的思路是怎么都不可能晋升到电力时代的,没有电力时代,电子计算机就无从谈起,没有计算机,信息化作战也不过是一纸空谈。
不管宇宙的规则如何变化,生命总会找到出路。即便是电力革命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依旧无法阻止人类对更高科技的探索。
神国反击战打响的第二年,第一台蒸汽机算机在伊甸河谷的一家发动机工厂之中被发明出来,这台计算机,正是利用了这个世界的流体粘度极低的效果,用蒸汽的气流代替了电力,通过推动活塞的方式,来计算0和1,因为这个世界的流体粘度很低,用蒸气来进行力的传递,效率是非常快的。
其实大多数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将电能传递的速度,当成了电子移动的速度,这是个巨大的错误,电子在导体之中移动的速度其实并不快。
发电厂把电输到你家,并不是说发电厂输送的电子一瞬间就跑到你家,又一瞬间回到发电场之中。举一个不能算完全正确的例子,你家和发电厂之间的电线就好像是一根水管,发电厂负责的则是给这根水管提供压力。
而你接通了水管之后,水流就会流淌过需要能源的设备,推动着这些设备运动后又回到发电场之中。
而在这个循环之中,发电厂流淌出来的水,可能只前进了很短的一段距离,可压力却是几乎瞬间传递到你家中的,电能与这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也是相似的。
因此理论上只要力的传递速度本身足够快的话,用粘度极低的气体代替电流,来制造计算机未必是做不到的。
于是就有了眼前这台在运转之中不断发出汪汪声的机器,一个个细小的活塞,在机械运转的过程中飞快的上下运动。记录着运算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数据,每一个活塞的大小也就只有铅笔芯的大小,密密麻麻的排列在一张板上,看起来还真的有点像芯片的样子,只不过体积要大的多就是了。
巨大的体积并不令人失望,毕竟蓝诺穿越前的地球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体积比这还大,最后不还是在技术的进步之中一点点缩小了吗?
随着计算机的开发,反抗军的幸存者们也从没有放弃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即便时刻都面临着战争的压力,他们依旧建立起了自己的加速器,用液氮制造超低温,来给通电就会急剧发热的加速线圈降温,虽然条件简陋,但却依旧构建起了相应的设备,开始了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而他们的发现也不是从阴极射线开始的,没有争论光和其他粒子的二象性,因为这个世界规则的扭曲,这些现象反而是变得非常容易被验证。就好像是在煤的燃烧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检测到超出化学键断裂后的能量释放,而这种能量的释放,就源自于质量朝着能量的转化。
一些地球上的人类需要费尽心思才能验证的理论。需要经过无比精密的计算才能提出的猜想,在这边却是可以直接靠着观察和实验,轻而易举的就得出结论。但另外一些在地球上显而易见的结论,在这里却需要反过来,经历无比复杂的计算和验证,还可以得到证实。
在蓝诺与黄涛和蒸汽大军陷入拉锯战的过程中,一项又一项意想不到的科技,被反抗军研发出来。
第一项被研发出来的技术。就足以让人震惊,反抗军竟然研发出来了一种通过煤炭搭建传送门,实现定向传送的技术。
蓝诺第一眼看到那如同c里面十块黑曜石堆积出来的地狱门一样的东西的时候,很难相信这么简陋的设施就可以完成传送。
就算是经过了当地科学家的解释,他也感觉这种传送门太玄幻了。
因为煤矿之中存在着可以轻易转化为能量的一部分质量,而这部分质量又无法在碳原子上找到,一部分科学家就怀疑,这部分额外的能量存在于另一个空间之中。
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随意,但经过严谨的实验验证之后,的确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碳原子有异常的引力现象,展现出了超越自身质量的引力,这本身就是对空间的一种扭曲。
科学家们制造了一个密度极大的引力源,这点还是借助黄涛的力量才实现的,制造了一块类似中子星物质一样的引力源,又经过了计算和调整,让引力场变的平滑。
如此实现了对碳原子的梳理,将碳原子打散之后,将他们置于这样的引力场之中,他们就会像是在磁场之中的小磁针一样,经过梳理之后变得方向一致,在这之后将梳理完毕的碳原子重新组合在一起,原本那散乱的空间扭曲,就被叠加在了一起,而在完成了叠加之后,就产生了空间跃迁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