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大清疆臣。> 第四十七章 通商条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通商条款(2 / 4)

发卖货物,均属无用。何况天朝尺土俱归版籍,即岛屿沙洲,亦有专属,不得随意与人。”

“至于后面的第四,广东画界之事,与前款相同,中外有别,乃是旧例,不得随意更改。若是其他西洋各国,也纷纷效仿,天朝更不能兼顾。第五,贸易纳税,俱有定例,不得因尔国船只较多,便减少尔国之税,否则于其他西洋各国而言,并不公平。第六,粤海关纳税向有定例,依例纳税即可。此次念尔等初来无知,或有奸猾之人,蛊惑尔国王之意,朕不再过问。但若再有前往浙江天津之事,必定驱逐这道旨大意便是如此,至于其他,尔等自下去斟酌罢”

两名军机章京得了旨意,便退下酝酿词句去了。乾隆眼看英吉利之事告一段落,也便让和珅、福康安、孙士毅三人告退。

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人知道,乾隆这道诏书,会给未来的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而此后不过五年半的时间,与会的君臣四人,便均已不在人世。这次会议中的不少细节,也就此被尘封了起来

这日傍晚,阮元也因乾隆诏对之故,来到了依清旷。

这次乾隆诏对,主要是述职,阮元将自己所见所行,一一讲述完毕,对于行礼之事,阮元也不敢隐瞒,将擅作主张之举告知了乾隆。毕竟这件事事关朝仪,原本自己是无权干预的。

不过乾隆听完,却也没有发怒,只是面色如常,道“此等举措,倒是无妨,总之万寿大典之上,他们还是把三跪九叩之礼做下来了,总比让他们白跑一趟要好。不过这些英吉利人,朕是很不喜欢的。擅登天津、擅用圆明园、擅改体制阮元,其实你不该这样为他们考虑。”

阮元听乾隆之意,倒是不像责怪自己,便道“回皇上,臣以为,这英吉利之前从未与我大清相通好,此次前来,初来乍到,有些不识规矩之处,也是正常。臣此举并非偏私于他人,只是想着我大清乃天朝上国,不当苛责于远人,于细枝末节之处,略加恩惠,方显我大清之气度。”

乾隆笑道“气度阮元,你毕竟年轻,见识太少,你可知他们行了单膝礼之后,又做了什么又给了朕一封国书,要朕答应他们六个要求呢。你对他们有大国气度,他们却以为你是软弱可欺,是以这六个条款,朕已经一一驳回。不过话说回来,这等人便寻常官民之中,也不算少了。若是遇到这等人,只怕你是要吃亏的。”

阮元道“谢过皇上赐教,臣对他们的条款,也略知一二,想是不知天朝体例,妄加揣度之故。皇上只是驳回,不加问罪,已是宽宏大量。”

乾隆忽道“阮元,痕都斯坦和噶里噶达这两个名字,你可听说过”阮元从钱大昕处曾得知痕都斯坦、莫卧儿、印度这些词语,所指乃是同一地。但噶里噶达在哪里,却不清楚,便如实告诉了乾隆。

乾隆听罢,道“你或许不知,噶里噶达便在痕都斯坦之东,孙士毅告诉过朕,那里也有英吉利人。所以英吉利距离大清,其实也只隔着一道山罢了不过这也无妨,西南山地,崎岖难行,英吉利即使对我大清另有所图,也决计不敢从西南进兵。他们想的,必然还是海路,可海路难以运粮,必不能持久,总之是不足为虑。为了以防万一,朕也已告知沿海八旗、绿营,英吉利使团南下之时,需严加戒备,切不可视其以怠惰。之后,你把他们送回京城,便也够了。南下护送之事,松筠一人去办就好。”

阮元想想,似乎英吉利距离中国很远,可又很近。但既然乾隆已经做好了准备,又说了不足为虑,想来英吉利也不敢再有图谋。便也回答了皇上圣明,并未在意这件事。

“阮元,你来京城到现在,有多久了”乾隆忽然问道。

这一问却是出于阮元意料之外,但想来不是什么要事,阮元也便如实回答“回皇上,臣是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进京,眼下是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应是六年又九个月了。”

“除了京城和海淀,直隶这边你还去过什么地方”乾隆又问。

“回皇上,去年臣曾经到密云迎驾,除此之外,便是这一次来承德了。臣少年时愚钝,一直在读书赶考,也不敢出京城的。中了进士之后,散馆、纂修,事务繁忙,不敢因私废公。”阮元依然如实回答。

“很好,其实朕这次诏你来,不止是为了述职。朕对你另有他用。阮元,接旨罢”乾隆终于说出了真正的用意。

随行太监取过一份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詹事府詹事阮元,学问优长,恪尽职守,先前校勘石经,尽心校对,纂修石渠宝笈,取录甚广,足见其才学可用。今授詹事阮元提督山东全省学政之职,愿尽诚竭力,一如既往,钦此”

阮元听了,也颇有些出乎意料。他也清楚,自己的詹事本职事务不多,若是不另有差遣,便只能碌碌无为,并非进取之道。而自己资历尚浅,京城之中,若是改任其他三品官职,其他京卿难免有所不服,而且,自己做官以来,只是参与撰修了几部书,实际政事全无参与,想转为其他官职,只怕也难以胜任。

至于学政,历来皆是在进士之中选拔,但学政本无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