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风流少帝> 第269章 两国的融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9章 两国的融合(1 / 2)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李玄道站在市集的中心,面对着群众。 他说:"我知道你们对新的税收制度有所担忧,我也明白这对你们来说是一个大的变革。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们将尽力保护你们的权益。如果你们有任何疑虑和建议,都可以直接向我提出。" 南越的人民被他的言辞打动了,他们开始相信这个大楚皇帝可能真的会关心他们。 从那天开始,南越人对大楚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在教育方面,李玄道认识到,南越的教育制度和大楚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不破坏南越的文化传统,他决定让南越保留他们自己的教育制度。 同时,他也设立了一些奖学金项目,鼓励南越的学生去大楚的大学深造,以便更好地了解大楚的文化。 李玄道的政策也包括保护南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他指定了一些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南越独特的植物和动物。 他也加强了对南越古老寺庙的保护,派遣大楚的工匠来修复那些年久失修的寺庙。 在政府的运作方面,李玄道采取了一种智慧的策略。 他没有完全替换南越的行政体系,而是选择让南越的官员保留他们的职位,同时引入大楚的官员以引导和协助他们。 他邀请南越的官员到大楚进行研讨和交流,使他们了解大楚的法律和制度,同时也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一次与南越的官员会面时,李玄道说:“我们都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我希望你们能与我们并肩工作,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我知道你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疑虑,我希望你们能公开地与我分享,我们一起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南越的官员被李玄道的开明所触动。 当然,整个过程并非毫无阻力。 在南越,一些人反对合并,他们害怕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将被瓦解。 李玄道了解到这种情绪后,他让一些信任的南越领袖作为特使,公开地向人民保证南越的文化和传统将得到尊重和保护。 一次,他邀请了一位南越的老者到皇宫中,他是南越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也是一位艺术大师,擅长南越的传统音乐。 老者的名字叫黄元,他对合并持有怀疑态度。 李玄道对他说:“黄元先生,朕知道您对大楚的到来有所疑虑,朕完全理解。但希望您明白,朕的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能在和平和繁荣中生活。朕对南越的文化充满了敬意,希望这种文化可以继续繁荣发展。” 黄元看着李玄道,他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这位年轻皇帝的评估。 最后,他点了点头,说:“陛下,老身愿意相信您的诚意。我愿意为南越的人民做出贡献,让我们的文化在大楚的繁荣中得到保护和发展。” 在李玄道的领导下,大楚和南越的合并进展得相对平稳。 在南越的一些地方,依然有着反抗的声音,甚至有些人在暗中策划着反抗大楚的行动。 但李玄道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手段去镇压,反而用更多的耐心和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天晚上,李玄道在宫殿的书房中独自坐着。 他的脸色有些苍白,因为他刚刚接到了一个消息:南越的一个小镇,有人在煽动反抗,打着保护南越独立的旗帜。 他的手中捏着一封信,信的内容是那个小镇的长官向他报告的事情。 "我们需要让南越的人民感到他们在大楚有地位,有权利。"李玄道沉思着说,他的眼神坚定。 "那陛下打算如何做呢?"一个顾问问。 "我们需要让南越的领导者更多地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来,他们需要有实权。"李玄道回答,"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尊重,我们需要给他们真正的权力和责任。" 李玄道的决定是一个冒险,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他知道,这可能会引发大楚的一些贵族的不满,但他也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南越融入到大楚,真正地实现他心中的那个大一统的梦想。 南越的地方官员们收到了皇上的诏书,其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将如何参与大楚国家事务的具体计划。 这引发了各地反响,不同的声音纷至沓来。 有的人欣然接受,看到了未来与大楚共荣的可能性;有的人却依然怀疑,担忧这只是大楚暂时的权宜之计。 一个月后,李玄道亲自来到了南越的首府,准备和南越的地方官员们面对面交谈。 他没有带上宴席上通常的繁丽装束,也没有带上他在朝堂上的权威气势,只是以一个谦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来到了这里。 他和南越的地方官员们举行了一次长达三个小时的座谈会,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他没有掩饰自己的困惑和焦虑,只是真诚地向他们表示,希望他们能够和大楚一起,共同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我知道你们有许多的担忧和疑虑,我也知道,大楚和南越之间有许多的文化差异。但我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们不是来掠夺,我们是来建立一个更强大、更稳定、更公正的国家。”李玄道站在座谈会上,看着面前的南越官员们,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充满了决心和力量。 这个座谈会给南越的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看到了李玄道的真诚和决心,也看到了大楚的未来可能会带给南越的机会。 在座谈会结束后,李玄道亲自下令,将南越的部分地方官员调入朝廷,任命他们为中央政府的要职。 他还宣布将在南越建立一座大学,以推广大楚的教育和文化。 这个决定在南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些人开始相信大楚的诚意,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大楚的权宜之计,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