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将谢非白宣进宫,询问了新生书店的事情,在得到本人的亲口证实后,再次起了重用的心思。
在吴王的有心扶持下,谢非白很快成为丛雪在朝堂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丛雪逛青楼,谢非白参她;丛雪骑马游街,谢非白参她;丛雪买地,谢非白还参她……就是每一次事情的发展都出乎意料。
丛雪逛青楼,牵扯出吴国地下最大人贩卖交易网络,落马官员十多人;丛雪游街,牵扯出不少大臣家属放纵家奴仗势欺人事件;丛雪买地,爆出不少官商勾结非法侵占良田的事件......
两人之间的斗法,可以说是霍霍了大半个朝廷的人。
现在大臣们每天一上朝,只要听见谢非白站出来说“陛下,臣有奏折”几个字就两股颤颤,不断回想自己及家属最近是否有不当言行,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炮灰。
“陛下,臣有奏。”
谢非白出列。
大臣们头皮一紧。
丛雪掏了掏耳朵。
吴王抚了抚额,在重用谢非白之前,他的确明里暗里表示过要对付丛雪,可是自己这位心腹……实在太敬业了!
他现在也有些吃不消,其他心腹现在三天两头找他哭诉,什么自己实在不知情?是受了蒙蔽等等,他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现在别说是朝廷大臣们了,就连他听到谢非白的声音也感觉头皮一紧,吴王条件反射握紧龙椅的扶手,一番心理建设后才开口。
“爱卿有什么一定要上奏的事吗?”他的暗示很明显,如果不是太重要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谢非白一脸刚正不阿,“陛下,臣有奏。”
“爱卿请说。”吴王咬牙。
谢非白:“陛下,端王递来国书。”
所有人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参上将军的……可是随即他们反应过来,好像有什么不对?
“呈上来。”吴王吩咐。
谢非白递上国书。
吴王的贴身太监王公公将国书接了过去,呈给吴王,吴王打开国书,看到上面的内容后猛地合上。
“端王欲与我们结盟,共同攻打蓝夏国,邀朕前往梓丘共商对策,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的眼睛看向朝臣的时候,在丛雪身上都停留了几秒。
朝臣们唧唧哇哇商量半天,各各抒己见,有人认为端国之前屡次出尔反尔,不可信;也有人认为如今蓝夏势弱,正是进攻的好时机,与端国共谋或可一试。
吴王在两派争吵不休的意见中,望向自己的首席心腹谢非白:“丞相以为如何是好?”
“臣以为这是个机会。”谢非白回答:“当今诸国动荡,大国吞并小国是天下大势所驱,端王此时与我们提出同盟正是这个道理。”
“可是之前我国汉暑大旱之时,端国也曾想不顾盟约攻打我们,如此出尔反尔,如何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我们出兵之时反刺一刀?或者直接与蓝夏结成同盟?”有大臣提出质疑。
谢非白:“宴大人所言有理,但臣还是以为陛下应当去。”
“其一,吴国与端国同属大国,现在端国提出了邀请,如果我们不去倒显得我们怕了他们。”
“其二,梓丘往西北三百里便是蓝夏的国土,如果端王真心合作,到时候两军在这里集合一起攻打蓝夏便如同探囊取物轻而易举。”
“其三,如果端国并不打算与我们合作,此行只是为了引起两个国家的战火,或者他们早就选择了与蓝夏合作,我军也可先发制人,先控制住端国,再一举吞并蓝夏。”
“哼!丞相大人好大的口气。”有人泼谢非白的冷水:“陛下乃一国之君,怎可轻易涉足险境,况且端国与蓝夏真的合谋,我国的士兵要如何抵挡住两个国家大军的夹击?真当人人都如上将军一般以一敌十,以一敌百不成?”
众人的目光此时转向丛雪,作为真正要上战场的主力,丛雪在此刻是很有发言权的。
“上将军以为如何?”吴王问丛雪。
“臣以为丞相大人的提议甚好。”
众人纷纷侧目,这上将军今日的脑袋没坏吧?还是昨夜在温柔乡里喝多了酒,缺两碟花生米醒醒酒?要上战场的是她,万一两个国家联合又要如何抵御攻势?
吴王抚摸着国书迟疑。
丛雪突然爆出一个大消息:
她的专属木匠尤大研制出了可以让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升的投石器和贴身袖箭。二者配合得当,士兵在战斗中以一敌二,以一敌三不是问题。
吴王握着国书的手一紧,“当真?”
“不敢欺瞒陛下,陛下不日可随臣到军营一观。”
丛雪自信的表情,已经让在场的大多数人信了七八分,也有人怀疑,“还没亲眼见到,万一是夸大呢?”
很快,在吴王和众多大臣的眼见为实下,投石器和袖箭的实力得到了认可,随之也敲定了:赴约梓丘会盟。
关于会盟的更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