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0章 传播文明(1 / 2)

面对刘琦的狡辩,杨松无话可说,人家兵强马壮,兵临城下,实在没有谈判的资格。

刘琦又道:“其实张鲁传道,劝人向善,我并不反对,汉中十余万百姓受其恩惠,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当今乱世,也唯有家父能做到如此程度。”

杨松疑惑道:“将军此言何意?”

刘琦问道:“不知先生可知左慈道长?”

杨松点头道:“左慈虽在天柱山修行,实则出自昆仑,以炼丹修道,如今于嵩山开设道场,为人治病,名望极高。”

刘琦点头道:“不错,曹贼能划地让左慈安心传道,我何尝不可?汉中乃陇蜀咽喉要地,迟早必有大战,张鲁只知传道,却不修武事,焉能守之?何妨另选仙山灵地,安心修道,若能如老子那般,飞升传道于后世,岂不美哉?”

杨松问道:“当今天下,可有如此宝地?”

“当然有!”刘琦点头道:“长沙之南有衡山,山清水秀,仙气缥缈,地势灵脉绝不输嵩山、武当。”

杨松蹙眉道:“衡山远在天边,乃荒蛮之地,毒虫猛兽极多,如何传道?”

刘琦笑道:“先生此言差矣,交州刺史赖恭治理境内,交趾太守士燮已派人表示归顺之意,愿与中原通和,衡山便是南北交通要冲,我欲在此设官署,化育边民久矣!”

杨松摇头道:“若叫师君到此地做官,只怕他宁死不从。”

刘琦言道:“非是治民,而是传道!若张鲁愿到衡山,开辟蛮荒,传道于交州甚至南越,便是南疆开山祖师,功德彪炳万世,受万万民香火,功德岂不比左慈等强百倍?”

“这……”刘琦的规划,已经超出杨松的认知和权限,愣了半晌,抱拳道:“兹事体大,在下还要禀告师君,再做定夺。”

刘琦道:“你只需告知张鲁,他想开宗立派,传道化民,我并不反对,甚至可在匡正朝廷之后,设为国教,但决不可以教治民,割地自守,教法高于国法,此举贻害无穷。”

“国教?”杨松眼睛瞪大:“当真?”

刘琦点头道:“若张鲁果有意悟道,可出城与我单独会晤,我有肺腑之言相告。若意见不合,我自会放他回城,堂堂正正一战,成王败寇,任他抉择!”

杨松将信将疑,回到南郑,将刘琦的话尽数告知,张鲁闻言震惊莫名,并非是为刘琦的霸道,而是他的规划。

“传道、开宗、飞升……”张鲁喃喃自语,仿佛中邪一般。

这正是他一生所求,但之前都是懵懵懂懂,尽力而为,至于要怎么做,做到什么结果,却一无所知。

刘琦的这番话,让他如有拨云见日之感,仿佛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次日还在犹豫之时,沔阳传来急报,张卫命杨昂为先行日夜兼程驰援汉中,在定军山遇伏,全军覆没,张卫人马被挡在阳平关。

沔阳祭酒得知消息,见势不妙,投降刘琦,非但苦苦等待的援军未到,南郑也成了孤城。

张鲁闻报心如死灰,心知大势已去,与阎圃、杨任商议对策。

杨任咬牙道:“刘琦果然诡计多端,杀我兄弟,此仇岂能不报?不如烧了仓库城池,往米仓山退至巴中,联合夷人报仇。”

杨松道:“师君万万不可如此,刘琦已经言明,只要师君诚心修道,自会全力相助,逃遁而去,我教众子弟如何看待?一生心血付诸东流,不如开城投降。”

张鲁犹豫不定,问阎圃道:“公意若何?”

阎圃此时也无计可施,答道:“若主公想割据一方图谋霸业,可往巴中再做图谋,若要弘道治经,可与刘琦再做商议。”

杨任急劝道:“不如烧了府库连夜逃往巴中。”

张鲁思索片刻,叹道:“刘琦有一言说得有理,府库本为国家所有,我等占领汉中,传教安民,已属万幸,岂能毁之?”

遂命众人留守,命杨松出城约定会面,下午刘琦来到城下,二人就在阵前相见。

张鲁见刘琦唇红齿白,相貌儒雅,隐然竟有帝王之气,心中暗惊,抱拳道:“在下久守汉中,不善治政,谨以祖上所传《太玄经》治民而已,将军若取汉中,吾自当礼让,但众弟子无所归处,愿闻将军治教高论。”

刘琦言道:“在下久闻明公作《老子想尔注》,必有心得,然弘扬道法与治国安民大不相同,明公要想真正传道,还需开宗立派,如佛教那般广收子弟,建立庙观,彪炳千秋。”

张鲁怦然心动,抱拳道:“愿闻高见!”

刘琦言道:“自汉以来,高祖以黄老无为而治为上,万民休养生息,才有大汉盛世,后虽独尊儒术,但弘道者却非止儒家一脉。佛家甚至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到中原弘道,从白马寺到各处宗庙,可谓开辟域外之地,这是何等功德?但道教弟子至今却各修各的法门,逍遥山河之间,看似无为,实则形如一盘散沙,明公若能聚集子弟,齐心协力,必能成为一代宗师。”

张鲁听得心中震动,却疑惑道:“自张角之乱以来,朝廷对各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