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秦朝不堪重负,全部依靠始皇帝的个人威望支撑着。帝崩,国亡的征兆就出现了。
李斯明白是基本国策出了问题。
嬴政选择以法家治理大秦,确实让秦朝走向巅峰。
但仅仅依靠法家,又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去让六国真的归心,就会让秦朝走向覆灭。
正因如此,新君上位但凡有脑子就会着手变法。变法就要杀鸡儆猴。
史书上,那时自己必不敢赌扶苏上位会怎么做,而自以为是地觉得胡亥上位于自己有利。
在大秦命运与个人荣辱之间,他自私地选择了后者,也就落得腰斩灭族的结局。
如今想要将功折罪,只有亲手改动秦法。
这一改彻底违背了自己坚持六十多年的理念,但他必须去做。这辈子,他得选择大秦的命运,而不是自己的私心。
“鄙人在家静思两个月有余,对部分秦律试做修改方案,恳请陛下一观。”
李斯没把书简随身带来,有几大箱太重了。东西却都预备好了,只要始皇帝愿意看一看,很快就能取来。
嬴政点头,“如卿所愿,将修改法条尽快送入宫。明日起,丞相就主力负责此事。
秦律之变务必多思多虑。六国民俗不与秦地同,既然修订法条,需将各地情况纳入其中。”
“喏。”
李斯深深一拜,陛下是正式令他官复原职了。
明明松一口气,他却没多少喜悦。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寻不回。
嬴政凝视李斯。
年前秦统一天下,众臣多称分封制,李斯坚定地支持郡县制。
眼下,同样是李斯能迅速做出最合自己心意的决断。
这厮聪明,也是太过聪明才会在历史上选择背叛信任他的秦始皇。
嬴政能对史书上大限将至的始皇帝感同身受。临终之际,他是信任李斯的。
始皇帝一生中信任的人能有几个,最终却遭遇了背叛。那次背叛的后果对李斯对大秦都极其惨烈。
眼前,此人尚未做那些事,但史实映射出一个人的本性难移。有的事就是回不去了。
嬴政不想多看李斯,言语倒是不见冷冽。“卿回吧。今日好好休息,明日起便要忙了。”
李斯有些不愿立刻告退。说来也怪,他向来不是重情重义之人,分明就以自身为重。事到临头不知怎么伤怀起来。
动了动嘴,终是没能多言地离开了咸阳宫。
回头看了一眼巍峨宫殿,史书上说它被项羽一把火烧了干净。那不远了,只剩十二年了。很多事多说无益,只能以实际行动去弥补。
殿内,嬴政没去想李斯,很快又传召了两个人。
借着此次水镜举办的上传认为最值得被保存的书籍活动,他摸查了一遍孩子们的读书倾向。不论呈上来的书卷是不是孩子们的真实喜好,但都是他们想要表现出的偏好。
其中,两人竟是敢交上吕氏春秋。
自从吕不韦被贬后饮鸩而死,那套由他主持编撰的书籍虽不至于成为禁书,但无人再敢重提。
时隔十七年,嬴政再翻开了这套书。
联系历史上秦朝的走向,不得不承认吕不韦的主张在某些方面很正确。
嬴云旗与嬴乘雷接到传召很快来了,入内参见嬴政后,有些拘谨地跪坐在席垫上。
以往甚少与父皇谈话,一年到头与嬴政的见面次数用双手能数得过来。今日被叫来应该是要谈朝中无人再议的吕氏春秋,岂能不紧张。两人下意识地往对方那一侧偏了偏。
嬴政瞧着两个孩子在他面前的不自然状态,宛如在凛冬中抱团取暖的小动物,截然不同于胡亥表现出的天真直率。
对于十五岁的儿子乘雷与十四岁的女儿云旗,他以往给的关注不多,印象中就是两个安静的孩子。
两人生母身份不高,一个来自蜀地,另一个来自旧时赵国,几年前都已病逝。
如果没有水镜出现,恐怕终此一生,他也不会深入了解这对子女的想法。
人不可貌相。
谁能料到史上胡亥会丧心病狂地灭自家满门,而眼前拘谨的两个孩子,竟然最认可成为禁区的吕氏春秋。
“说说吧,你们为何都誊抄了吕氏春秋商量好的以何为选书标准”
嬴政审视着两人,上交此书究竟是他们的本意,或是有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曾经,吕不韦的门客络绎不绝,李斯也曾投其门下。
时隔十七年,难道还有人坚持旧谊且信奉其政治理念不变,又能对宫中产生影响吗
嬴云旗与嬴乘雷对视一眼,鼓励着对方大胆地说。
赢乘雷“回禀父皇,我们在选择誊抄什么内容时,确实进行了一番商议,一致认为该上呈吕氏春秋。”
嬴云旗“这是深思熟虑的决定。父皇令儿臣选择自认最有价值的一些书,我们认为当推吕氏春秋。判断标准,正是如今的大秦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