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重生朱棣之子> 第三百七十三章:布局沃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三章:布局沃洲(1 / 4)

重生朱棣之子第三百七十三章布局沃洲

乾熙八年,十二月初五。

皇城地安门外,真武庙二进院正殿之中。

神像供桌前,朱棣身穿澹蓝色道袍,盘膝坐在蒲团上闭着双目在修玄。

殿门左侧,朱高煦恭敬的侍立在那里静静等待着。

至于郑和、王景弘、庆耀三人,则领着一众护卫守在二进院的大门口。

“真武”本为“玄武”,乃北方之神,其后被道教奉为玄武大帝,到了宋朝时,为避宋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为真。

永乐初年,朱棣打算迁都北平之际,考虑到真武大帝为北方之神,而他又是坐镇北方最后登基为皇的一代帝王,于是便向历史上那样宣称他本人是真武大帝转世之身。

他一方面加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

另一方面把传说中真武大帝的修炼之所武当山赐名为“大岳太和山”,下令在武当山修金殿、造金像,大兴土木,费资百万,历时七年,把武当山修得犹如地上天宫、真武大帝的人间道场。

随后,天下各地的真武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计其数。

而且,朱棣下令在紫禁城内御花园边上,修建了一座叫钦安殿的地方,专祀真武。

钦安殿两侧东西各七个小院落,称“东七所”和“西七所”,代表的是“玄武七宿”。

就连紫禁城奉天殿两壁斗拱中间也绘有真武像。

朱棣还曾亲自谱曲,名“御制大明玄教乐章”,专为祭祀真武大帝仪式上演奏。

从此,假亦真来真亦假,宫中处处流传真武显圣的传说。

如此一来,盲目迷信的民间百姓在潜移默化下,逐渐相信了这个传说,把朱棣当成了天命加身的帝王。

永乐十六年,朱棣第三次亲征大漠凯旋而归后,下令在皇城地安门海子桥边原庙址营造皇家道观真武庙,并定为京城九庙之一,由官方祀祭。

这座真武庙位于京城中轴线北端东侧即后世万宁桥东侧,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奉祀玄武大帝的宫观。

真武庙的核心,在宫观的二进院之内,乃是一座重檐庑殿顶,面阔五间的正殿,其内供奉真武大帝像。

历史上,明正德二年改真武庙名为灵明显佑宫,一直到清末,朝廷对真武大帝的祭奉也没有断过。

“扶我起来。”

朱棣睁开双眼,慢悠悠的说了一句话。

朱高煦眼疾手快,连忙上前,俯身蹲下,搀住朱棣的右臂,将后者缓缓扶起。

“今日让你来真武庙见我,除了祭祀真武大帝之外,还有一件要紧的事,与你分说。”

朱棣起身后,抬左手拍了拍朱高煦的胳膊,神态老练且严肃的说道“你不要多想,我之所以选择在此处静养,乃是为了图个清静。”

他看似随意之言的“图个清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了他离开长春宫,不愿意睹物思人徐皇后的想法。

朱高煦当然明白这一点,因此他当即点头附和道“爹说的对,这里清静,正适合清修。”

父子俩简单交流了两句,便绕过神像,行至正殿后堂。

刚一进入后堂,朱高煦就看见堂内左侧靠窗的地方,摆着一架巨大的屏风,而屏风上画不是山水花鸟,而是一幅舆图。

他仔细瞅了一眼,发现此图竟然是东华沃洲北美洲的舆图。

“刚才我跟你提及的要紧之事,正是与沃洲有关。”

朱棣坐下后,望着舆图缓缓说道“我估摸着,数百年之后,大明的敌人极可能来自海外。”

他见朱高煦面露沉思之色,郑重且认真的解释了一番。

“草原铺设铁轨火车之后,折磨历代中原王朝数千年之久的游牧部落将彻底成为过去。待西北、东北、西南、东南也铺上铁轨,届时朝廷对华夏本土的掌控,便会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可即便如此,历代王朝传承两百年之后,总会因为天灾,吏治等缘由,致使百姓活不下去。这种情况,咱老朱家也必定在所难免。”

“然而,大明国势之盛,非历朝所能比,超越汉唐绝非虚言,稳定传承两三百年不在话下。”

“若在四、五百年之后,真有大明国势彻底衰落的那一天,届时百姓在华夏本土难以为计的话,还可以选择出海投靠亲藩谋生。”

“毕竟我大明在海外有诸多亲藩封国,总会有那么几个传承下来且实力越来越强的存在。此时,海外亲藩也好,外夷之国也好,见大明朝廷微弱不堪,定会生出取代之心。”

“虽然如今的泰西诸国之间争斗频繁,但各国为谋发展,定会积极学习我大明先进的技术,并加以改良。假以时日,不说能超越大明,起码在面对朝廷天兵时会有一战之力。”

“好在泰西诸国互有仇怨,人种语言习俗各异,难以一统,以分化纵横之策,便可对付。”

“我未出海之前,听郑和说,沃洲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