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重生朱棣之子> 第三百零三章:老朱家的恩人(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三章:老朱家的恩人(上)(1 / 2)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赛哈智退下不久之后,康平入殿禀告道。

朱高煦继续看着与广西土司勾结贼寇作乱有关的奏疏,头也不抬的言道“见。”

“儿臣见过父皇陛下。”

太子朱瞻域躬身作揖行礼道。

朱高煦放下奏疏,看向朱瞻域,问道“何事”

“半个月前,恭顺伯平定河西土鞑叛乱有功,当时父皇命儿臣草拟一份论功行赏的章程,数日前儿臣已拟好呈给了父皇。”

朱瞻域恭声答道“儿臣想着父皇应该是忙于政务,忘了这个章程,才迟迟没有批示。”

“朕问你,你为恭顺伯求赏赐,是出于私心,还是公心”

朱高煦脸色瞬间阴沉下来,面无表情的再次问道。

父子俩口中提到的“恭顺伯”,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恭顺乡伯”。

大明初代恭顺伯吴允诚把都帖木儿,因为屡立战功,累功受封的是县伯。

吴允诚去世后,其爵位传到他儿子吴克忠身上时,降一级成为了乡伯。

当代恭顺伯吴克忠嫡女吴芝兰是太子朱瞻域的选侍,否则朱瞻域也不会为了恭顺伯的赏赐特地来求见朱高煦。

“不瞒父皇,儿臣是公私皆有。”

朱瞻域坦诚相告道“于公而言,恭顺伯平定土鞑叛乱,论功当赏赐;于私而言,儿臣纳了恭顺伯嫡女为妾,为他请赏,也算顺应人情。”

朱高煦沉声道“朕知道恭顺伯的忠心,也知道他吴家满门忠良。朕之所以没有批示,是因为还没有想好如何赏赐他。”

当代恭顺伯吴克忠所镇守的凉州卫乃至整个陇右、河西附近之地,是大明安置土鞑的主要地区。

所谓“土鞑”,即归附大明的草原人、外族人。

大明除了设置普通卫所管理归附之民外,还设有土卫、土官相参治理,加上河西地处边陲的特殊形势,比较容易出现归附籍军士哗变的现象。

土鞑卫所之中,由原部族首领担任的百户、千户官,即为鞑官,也叫达官。

历史上,“达官显贵”一词之中的“达官”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在永乐年间,正当吴允诚与吴克忠父子俩奉诏参加第一次朱棣亲征大漠之际,凉州土鞑军队中就发生了叛乱。

当时,原归降大明的凉州卫“鞑官千户”虎保、永昌卫“鞑官千户”亦令真巴等趁机起兵反明,欲胁迫吴允诚部众同反。

留居凉州的吴允诚之妻杨氏与吴允诚次子吴管者却拒绝叛逃,更是召集部将保住杨效诚等人平叛,擒伍马儿沙等人,又在红崖山地区击败了虎保所部。

这一战过后,吴管者以功,授凉州卫指挥佥事;保住以功,获赐姓名杨效诚,也授凉州卫指挥佥事。

此后,陇右、河西附近的土鞑叛乱,每隔数年就会发生一次。

就在半个月前,河西土鞑勾结鞑靼人,反叛作乱,恭顺伯吴克忠带兵平定了叛乱。

在朱高煦看来,平定河西土鞑之乱,本就是吴克忠的职责所在。

毕竟吴克忠担任着凉州卫指挥使的职务,平定辖区内的乱子,本就是其分内之事。

当然,赏赐是不能少的,但如何赏赐,却是一门学问。

朱高煦对陇右、河西地区的土鞑反复叛乱一事,很有意见。

他认为土鞑反复作乱与治理那里的官员一定存在这某种因果关系。

朱高煦本想召吴克忠进京,借着赏赐之际,敲打对方一番。

却没想到太子朱瞻域先他一步,来替吴克忠要赏赐了。

“太子,你想要朕给恭顺伯什么赏赐”

朱高煦问道。

“父皇,恭顺伯在南京有座宅子,他那宅子隔壁有一处废宅,原本是太祖皇帝赏赐给高阳侯的,五年前高阳侯之子韩观及其妻儿老小举家搬迁到了现在的京师,那处宅子也就荒废了。”

朱瞻域恭声答道“儿臣想着,那宅子荒了倒也可惜,不如赏赐给恭顺伯。”

原本赏赐一处宅子给恭顺伯吴克忠,对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朱瞻域一提到“高阳侯”,朱高煦瞬间就皱起了眉头。

“这件事,朕不能答应你。”

朱高煦揉了揉眉头,缓缓说道。

朱瞻域有些诧异的问道“父皇是有难言之隐”

“你可知高阳侯是何人”

朱高煦不答反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朱瞻域开始回想脑海中与“高阳侯”有关的记忆。

大明朝的高阳侯只有一位,名叫韩成,乃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濠州老乡。

当年,太祖起兵时,韩成就一直跟随左右,并担任太祖亲兵宿卫。

在鄱阳湖之战中,太祖被陈友谅麾下的勐将张定边逼入绝境。

就在太祖打算拔剑自刎之时,韩成劝谏一番之后,强行脱下太祖的蟒袍玉带换到他的身上,接着跳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