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重生朱棣之子> 第132章 统计大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 统计大明(1 / 3)

这时,朱高煦从右边的袖袋里掏出了一道奏本,呈给了朱棣。

“爹,此乃孩儿召集户部侍郎夏原吉、卓敬以及户部各省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查阅永乐元年各省府县常住人口数量、耕地亩数及赋税收入之后,连夜制作的一份税收与人口、耕地关系的统计图表。”

六部主官是尚书和侍郎,其中正二品的尚书是六部的正职领导,而正三品的侍郎则是尚书的副手,分左侍郎和右侍郎,呈现一正两副的配置。

六部的二级机构叫清吏司,但在清吏司的设置方面,各部略有不同。

吏部、礼部、兵部和工部四个部的清吏司按职能类别设置,比如吏部考功清吏司主要是掌管官员考核、处分等事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要是武官选授等事宜。

而户部和刑部的清吏司设置则不同于上述四个部,户部和刑部各有若干个清吏司,分别对应一个省的事务,称呼上就叫户部或刑部某省清吏司。

清吏司的主官是郎中和员外郎,其中正五品的郎中是清吏司的正职领导,从五品的员外郎是郎中的副手,每个清吏司配备的郎中和员外郎的人数没有定员。

郎中和员外郎下面还有主事、大使、副使等一系列品秩不高的官职。

正六品的主事是清吏司中仅次于郎中和员外郎的官职,每个清吏司配备一名或数名主事。

历史上,在明朝嘉靖年间,海瑞担任的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就是户部与云南省对接的官员,是户部负责云南地方事务的人员。

朱高煦之所以将户部各省清吏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召集起来,让这些人负责制作各省统计图表,乃是为了增加统计图表的说服力。

毕竟各省清吏司对接各省地方事务,是最熟悉各省常住人口数量、耕地亩数及赋税收入的京官。

如此一来,朱棣便不会对图表上的数据真实性产生怀疑。

而朱高煦制作这套统计图表的最核心目的便是刺激朱棣,让朱棣下决心改革税制。

他相信朱棣见了这一京十二省的各项赋税收入图表对比之后,将会对各省府县的赋税情况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

尤其是解除海禁之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越发繁荣,但是给朝廷带来的商税却不明显,可见是商业税的制度出了问题。

而且,像陕西、山西、云南等省的赋税收入,远远低于胡广、浙江等省,根本原因并不是耕地不够,而是人口低于东南沿海各省。

用统计图表对永乐元年所收赋税的数目进行分析时,可以将各省赋税的数目变成图,方便朱棣更快的读取最初数目,提升朱棣对赋税数目的理解。

由于统计图表上的文字内容较少,不需要做文字描述及文本铺陈,图表中的文字往往只用来诠释或标注数据出处,或是更重要的标题等,因而赋税数目分析的结果在呈现上更加简洁明了。

“昨日早朝,俺听了户部尚书郁新的奏报,觉得今年是个丰年,心中还曾沾沾自喜。”

朱棣不得不感慨道“但看了你的这份统计图表,俺才感觉到朝廷的赋税收入还是太低了”

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单从货币上讲,约为三百万两白银。

因为大部分赋税收入是以纳粮形式进行征收,所以把田赋、盐税、工商税、钞关税以及徭役全部换算成现银计算,大明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两千万两。

历史上,明朝税收的高峰出现在万历三十年,达两千两百九十五万两。

“按照大明全境目前已经开垦的耕地计算,全国田赋加上工、商税收、盐、矿专卖,全年收入应该更多,但实际情况为何低于估算的数目”

朱棣端详着图表,皱眉寻思道。

“朝廷税收分为田赋和工商税收,而田赋作为税收的大头,直接决定着朝廷全年税收的多寡,土地的使用情况决定了朝廷可以收到多少田赋。”

朱高煦接话道“本朝施行薄俸之策,且科考读书所费甚多,故而皇爷爷给予了在任官员、致仕官员及有功名者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

租或赋,乃是土地税。

役是徭役,即给官府当差。

历朝历代的徭役远比田租更恐怖,司马光曾言“有因役而亡者,无因赋而亡者。”

此话几乎道出了历代王朝所有财政收入之症结。

“据孩儿所知,里、甲之长需要到县衙应差,且里、甲之长承担征收赋税的重任。”

“若地方衙门有欠税,里、甲之长先要垫付。如此一来,绝对会有人想着逃役。多丁者分户,多田者便把田产分寄到别户。”

“百姓不愿当良民,想着法子就给官绅当奴,此乃投献。民间有人说天下之田共十分,七分属士绅,两分属藩王,一分上交税。”

朱棣听懂了。

大明幅员辽阔,全境之内耕地虽广,但可供朝廷收赋之田却有限,即使朝廷再加税也无用,何况还有官员会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朱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