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两文, 一百文,一蒸笼包子拢共有六屉, 一屉能有十个包子, 拢共卖了六蒸笼,也就是说今天卖出去三百六十个包子,一个没剩。
素包子和肉包子大概各占一半, 算下来五百四十文,将近半两银子。
两人数完了铜板,五百二十文, 可能还有的送给熟人或者便宜卖了。
总的来说, 今天收获很不错, 当然,成本也很客观。
面粉啥的都用的家里材料, 昨天一百文买的配料已经用去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 今天只是比昨天卖的快, 但实际卖的钱并没有多太多。
如此,若想多赚钱,就得跟着把量提上去,按照今天的速度, 多做一倍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那样大家也都要多辛苦几分。
柳湛青数过钱, 约莫抛出成本, 推过来一百五十文。
“嗯?”阮柔看向他。
柳湛青笑的云淡风轻, “这是你的那一份,五丫也还要用钱,你就收着吧。”
阮柔并不推辞, 事实上,不止五丫需要用钱,她自己也需要。
当然,这话就不必多说了。
记好账单,柳湛青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收进罐子里,就连藏钱的地方,也没有避开她。
阮柔挑挑眉,不置可否。
折腾一番,已经是上午十点。
柳湛青取出提前准备好的东西,看向两个孩子却犯了难。
五丫还好说,回自己外家,就是阿宇这孩子要不要带过去。
“都带上吧,以后也是亲戚家,见一面也是好的。”
柳湛青便应了,为此,一家子还特意租下一辆牛车,从镇上往阮家所在的清水村而去。
半个时辰,牛车停下,两个孩子已是颠簸的不清,柳湛青的脸色也不甚好看。
乡路崎岖,为了赶时间门,很多牛车都会忽停忽走,更让人难受三分。
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又瞧了瞧自己的气色,柳湛青方提着东西,“走吧。”
阮柔一手牵着个孩子,五丫还好,习惯了娘亲的味道,走起来心情甚美,还不时蹦跳两下。
相较而言,阿宇就颇为拘谨,总共认识不过三日,捏在掌心的手小小软软,却僵硬得紧。
一步一步,到了阮家门前。
阮母已提前准备好招待的物拾,只是没想到直至中午才珊珊来迟。
即使如此,见到女儿女婿一派和谐的模样,阮母还是客气上前,接过东西,又扯过两个孩子,领着他们进屋。
午饭并不如何丰盛,但对乡下人来说已算不错。
吃过饭,阮父阮母问了些问题,彼此陷入沉默。
还是阮柔先开口,“过些日子,我预备和湛青一起去府城看大夫,五丫到时候就麻烦您照看两天。”只是照看,至于期间门的粮食,肯定是要一起送过来的。
阮母笑着赢了,就连阮大嫂,也看在那两斤肉的份上没坑声。
至于阿宇,她没说送来阮家,只要担心对方不会放心。
却不料柳湛青却很直接,“到时候阿宇这孩子也麻烦你们了,粮食我会提前送过来。”
其实压根不需要有多余的担心,阮、柳两家这样的关系,他根本不需要担心对方会对自己儿子怎么样,加之又有五丫在,他还是放心的。
之所以将孩子送到阮家,也是不想他跟李家或者柳氏族人太过亲近,以免被带歪。
阮母自然无有不应的。
寒暄过一阵,再没了可说的话,阮母提
回了些回礼,阮柔与柳湛青便再次带着孩子离开。
而回到镇上柳家的小院,两人也没有闲着。相反,计划着明天要做两倍于今日的包子,两人几乎是回到家中就开始忙活起来。
柳湛青揉面,阮柔调馅,均忙的不可开交,直至日色西斜,肚子传来饥饿的信号,两个人才终于忙活完。
期间门不可避免的手上、脸上沾到点东西,彼此相视一笑,俱是赧然。
阮柔做饭的手艺只算一般,好在其他三人也不挑她做什么便吃什么。
第二日,寅时(上午三点),两人自觉起来蒸包子。
第一锅包子出锅时,正正卯时(上午五点),街上已经隐约有行人来往来,客商小贩不绝。
有昨日就买过柳家包子的,闻到味道的第一时间门就凑了上来,一个个均五六七八个的买,多的甚至直接买上一屉十个直接带走的。
即使昨天没有买过的,闻到这香味也后知后觉跟上来,买一两个尝尝,有那种忍不住的,人还没走远呢,两个包子俱都下肚,脚下便不由得回转过来,继续多买上几个。
有人调侃,“柳东家,你们家包子做的这么好吃,我都想一日三餐吃你们家包子了。”
柳湛青便笑,“那你中午继续来,我再给你蒸上一屉随你吃。”
那人便笑嘻嘻地离开了,早上多吃几个也就罢了,就是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