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佬那边当然不服气了,立马联系了盟军总司令、也就是东南亚战区最高指挥官路易斯蒙巴顿将军,想要对方出面制衡廖铭禹,帮助英军重夺在缅甸的利益。
一封来自印度英帕尔的电报很快就拍到了廖铭禹的办公桌上,内容无不是对88军的指责与怪罪,还要求其立马配合英军部队开展战后恢复工作,协助其控制曼德勒地区。
只可惜出身英国皇室的蒙巴顿虽然名义上是最高指挥官,但在整个战区话语权上他的命令或许只能在英军内部管用,驻印军和美国人都是听史迪威的,更别说那个“目中无人”的廖铭禹,后者只会把他的话当个屁。
这些英国佬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真以为全世界都得为他们大英帝国服务也不想想是谁在东南亚被打成狗了,还要别人来为其擦屁股。
电报廖铭禹只是看了两眼就用火柴点燃烤了雪茄,压根就没当回事,连半句回复都没有。
随后他便让第一、第二团开赴曼德勒西部的色谭、木各县等地,命令要麻作为指挥,禁止任何人进入此地区,包括盟军部队。
这般明目张胆的敌视行为让蒙巴顿将军感到非常受侮辱,自己好歹是英国皇家贵族,堂堂东南亚战区上将司令官,居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给无视了,还有王法吗还有天理吗
他先找到史迪威说明情况,又联系了华夏国内高层,开始指责起廖铭禹这种不负责任、破坏联合抗击军事同盟的行为,要求史迪威与华夏国党予以严格制裁。
本以为能得到两方支持的他,没成想这次却碰了南墙。
要说史迪威与这位蒙巴顿将军的关系也很微妙,一个是刚愎自用的美军高官,一个是自我傲慢的老牌帝国贵族,两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对付,特别在作战思路上分歧相当之大。
后者贯彻了英军一向的保守战略思维,主张在孟加拉湾沿岸进行防御作战,以保证他们在印度那硕果仅存的利益。
但史迪威一开始就想着打通滇缅交通线,收复北缅,为此这二位争吵了不少次,不料结果蒙巴顿还是被史迪威和远征军傲人的战绩给啪啪打脸,最后这位贵族老爷眼看对方实在给力,也开始顺势而行积极支持南下反攻。
支持归支持,但谈到实际利益的时候谁还会惯着他史迪威被英国佬坑了太多次,早就不高兴管那帮自以为是的家伙,当即表示自己的活儿自己干,有本事你带兵去打日本人啊,人家打下来的地方凭什么你去接收你脸大呢
史迪威之所以帮着廖铭禹,一方面要靠着对方继续在缅甸作战,还有一方面是着实看不惯某些人那吃不完要不完的做派。
至于华夏国党方面就比较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他们先是致歉,表示一定会严肃处理关于廖铭禹的所作所为,然后又将矛头转向东南亚战区司令部,让对方先去找史迪威商议决断,毕竟88军属于东南亚战区管辖,华夏国内也爱莫能助,显然是管用的踢皮球打太极手段。
等走完这一套流程,本就怒火中烧的蒙巴顿上将更是被气得七窍生烟,差点就下令直接动手硬抢的命令。
好在手下军官竭力制止劝阻,再加上来自史迪威的警告,这才没让事态进一步扩大。
英国佬多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他们很清楚真要和88军动手自己绝对是吃亏的一方,搞不好到时候脸都要丢尽。
不过廖铭禹压根没把他们当回事,此刻他的注意力都在五十师和那逃走的山下奉文身上。
在日军从曼德勒突围出去的第一时间,陈继泽的装甲旅和高喜江的五十师便接到了围堵命令,上头让他们以最快速度在曼德勒东南部以及南部地区设下伏击圈,等着兔子自己撞上来。
此时的日军已经没有别的退路,能走的就只剩下顺着伊洛瓦底江南下,或者去钻禅邦的原始丛林与第四师团汇合。
山下奉文陷入了两难之间,综合来看顺着河流南下是最快最稳妥的线路,可现在南部的密铁拉早被华夏人占领,估计这个时候对方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他们过去呢,再加上伊洛瓦底江流域大多都是平原丘陵,掩体极少,很容易受到敌人战机的轰炸。
思来想去最终他还是决定走东面,穿过曼德勒与禅邦之间的密林,这样不仅能躲避来自空中的威胁,还能与同样南下撤退的第四师团汇合,确保部队继续拥有战斗力。
想法虽好,可现实并没有如他预想到那样发展,往东的路明显更远而且路程险阻,自己这边为了快速突围撤离,许多装备物资都已经丢掉了,每个士兵仅携带了三天的粮食,而且弹药数量也不多了,真要遇到点什么事情可就麻烦了。
逃出曼德勒的日军大概在一万三千人左右,突围时又损失了两千多,加上失踪和受伤的,进入密林后再统计下来,山下奉文身边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了,其它的要么已经分散突围、要么就是走散了不知所踪。
这个季节的雨林潮湿闷热,毒虫横生,即便是个健康的人长时间行走之中也会异常难受,更别提那些中弹受伤的士兵,缺医少药都是其次,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