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不想要这个名额?这是罗宝君想都没想过的可能, 上大学欸!不就能离开偏僻的生产大队去大城市生活了?虽然这群知青中确实有一些是带着抱负理想下乡的,但是经历过在生产大队干农活的日子后,他敢肯定绝大部分的知青都恨不得马上回城, 再也不要留在这个穷乡僻壤干最苦最累的活。听说在其他的生产大队, 有人为了回城甚至宁愿自残,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就为了拿到病例回城。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选择摆在他们面前, 居然谁都不想要?!这对于罗宝君来说真的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可落到这群知青们身上, 又何尝不是?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有无数次想要回城的念头, 在信中哭诉自己过得有多苦,希望家里想想办法将他们弄回去。家里没办法、自己没能力, 也就只能认命继续在生产大队呆下去。在窑洞没发展起来之前,他们真的是连做梦都会梦到回城, 等醒来后嘴角都是高高上扬着, 符合了那句做梦都会笑醒的名言。可醒来后却是尤为的失落。他们不得不接受自己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都得待在生产大队务农。即使听说有回城的名额或者离开生产大队的机会。那也不会落在他们身上。一个大队就有十几名知青, 整个公社就有将近两百多名, 一两个名额摆在他们面前又怎么可能落在他们身上?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所以早在之前, 不管能不能接受他们都自我安慰着,安慰自己要长时间的待在这边。一直到前段时间,因为窑洞的缘故, 他们忙碌起来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 别看窑洞现在的规模不大, 但实在是有太多的事需要他们操心。对内对外、生产销售后勤……等等。每个人身上都负责一块事务,几乎是从早上睁开眼就得忙到夜幕落下, 草草收拾一番后去睡觉,等睁开眼又是忙碌的一天。要说不累。肯定不可能。可这种累和干农活相比,却完全不同。能带给他们其他是给不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及劳累后带来的报酬。所以当农工兵名额摆在他们眼前时, 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些懵,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考虑离开的事情呢,现在突然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就能有机会离开。虽然只有一个名额。但真的算起来,抛开两个明确拒绝以及几个根本没资格的人选,最后算下来也就七八个人争取这个机会。相对于在两百个人中选一人,如今的几率实在是太高太高了。短短的恍惚之后便是狂喜。可紧跟着却又是特别的茫然。如果他们接受这个名额,示意着他们将放下手中的一切,任谁都知道窑洞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在这之前罗大队长甚至私底下找过他们,一旦这边彻底稳定下来,除了该有的工分之外,只要他们一直在这边干下去就能拿出一部分的利润当做工资发放。这笔钱他们私底下也算过。如果干得好的话除了工分之外,每个月还能再进账十到十五块钱左右。工分能维系他们的日常所需。到账的工资就能直接攒下来,不管是以后结婚生子还是贴补一下家中,都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底气。甚至不比回城来的差。真要回去了,他们也不一定能落实一份工作,绝大数的可能都是闲置在家,自己能忍受得住吊儿郎当的日子,家中的兄弟姐妹又哪里能容得下?更别说自己没工作没收入,以后又如何成家立业?所以说这个时候回城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去大学却不同。能够有上大学的机会自然是好,如今没法高考,想要上大学除了争取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之外没有第二个途径。但凡从里面走出去的学子,肯定不用操心后续工作的事,几乎将后续的路给铺张好了,只要别弄出乱七八糟的事,在外人眼中那绝对是最有出息的人。其实这个名额要是放弃,他们怎么都会觉得可惜。但现在又该让他们怎么放弃现有的一切?谁都看得出窑洞只会越来越好。甚至真要发展起来只会比他们想象中还要来得强。自问一句,真的愿意在发展初期选择离开吗?他们曾经确实埋怨过下乡的苦,也不是没想抱怨过人生,但不可否认,他们在决定下乡之前是真的有过坚决,想过要以自身的能力去支援大队,做出一番建树。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如果窑洞一直存在下去,他们作为元老级别的开创者,那会造福红山大队所有人,同样也会得到自高的荣耀。明知道这一切,就让他们选择放弃离开。真的很难。同样要让他们放弃上大学那么好的机会,同样很难。所以才会有现在的‘争吵’。每个人都想着他们其中要是有人主动想要,那自己就不用考虑到底是该留下还是离开。这群人中,不管谁拿这个名额其他人都不会有意见。这样正好‘被迫’放弃。想法是挺好的。就是因为想法太好,以至于同伴们都是这个想法。一时之间,都决定不下来。他们这七八人在推脱。有些人却是心痒难耐,恨不得直接抢过来。卫东是其中一个。因为先前作风的缘故,哪怕一直住在知青屋这边,卫东都是被排外的那个。说排外都算好的了。还得时不时被杨娟揍一顿,那个泼妇简直疯了,都过去这么久了还不打算放过他,再这么折腾下去,他迟早会疯。现在看他们将大学名额让来让去,恨不得直接牵过来,大喊着他们不要他要。可他也有自知之明。很明白就算没人要这个名额,也不可能落到他头上来。但有些人是一点数都没有。盛左元就是其中一个。他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