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山。 此处乃北岳庙所在,当年辽军入侵时,曾令此遭到兵火,后太宗皇帝下令重修了北岳庙。 到了后来韩琦以资政殿大学士,差充定州路安抚使兼兵马总管兼知定州,又重修了北岳庙,如今留下碑石在。 今日章越至北岳庙睹此韩琦亲手所书的石碑,不免睹物思人。 韩琦当初任定州安抚使时,先后经历好水川,庆历新政的失败,到这里也是颇有整军经武之志。 到了后来王安石变法,韩琦判大名府时,却又改变了念头。 当年太宗,仁宗皇帝多次抵至大名府田猎作了御诗几十首,后被贾昌朝刻在石碑上,这些御诗都是兴志讨北的内容。 韩琦看了就命人将这些石碑藏起来,后有善于揣摩圣意的人将此碑文临摹下,进呈给官家。韩琦叹息道,我难道不知道这样做吗?我就是怕天子看到了,他正是要锐意平定四夷,这才万万不可让他看到。 对于韩琦章越是佩服的,但对于韩琦先后的态度,他是不太认可。 到了北岳庙后,章越的上百名侍从则皆散在庙外驻扎。 章越如今将谈判之事都丢给了韩缜,李评,自己作了甩手掌柜。他本欲只带数人微服来此,但是吕公孺不肯一定要派兵来护卫。天子圣意难测,辽国咄咄逼人都令章越有些头疼,故而他才不在真定府坐镇,到了北岳庙中寻个清静。 但到了他这个位置,也是欲清净而清净不得。 庙祝闻相公竟然到此也是吓了一跳,赶紧接待,但章越吩咐他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故而庙祝便依言封庙,不让任何人前往到山上拜访。 这时候也不是进香的旺季,所以也没有造成太多的麻烦。 山下有数个村庄,当地官府也只是告诉他们寺庙封闭数日,不让人打搅,所以也没有惊动太多人。 就在宋辽使团相互唇枪舌剑之时,整个真定府除了寥寥数人以外,谁也不知道宣抚河北,河东两路的宣抚使章越此时此刻竟一个人悄无声息地住在北岳庙附近。 章越也没住在庙中,而是在庙旁寻了一个岩洞住下。 这岩洞以往听说有不少修道之人来此参禅悟道,还曾有高僧在此面壁打坐数年。 岩洞附近山木环绕,山下有一条小溪,上面架着一个独木桥,这是唯一的小径连通世外。 章越一个人住在岩洞之中,在这世外桃源之地,细细思考如今宋辽大计。 当然也不是全然与外世隔绝,每日有人送两餐,此外河北河东两路的任何军政消息,京城至宣抚司往来公文以及私信,甚至进奏院的邸抄也是毫不间断地抄送至岩洞之中。 章越会岩洞中作出披示。 章越素来好放权,宣抚司里的蔡京,蔡卞兄弟二人都可以独当一面,徐禧,童贯,陈睦也各有所长。 徐禧长于军事,陈睦长于外交,童贯长于情报。 特别是童贯给了章越很多惊喜,童贯不仅搞情报的一把好手,而且善揣摩人意。童贯给官家写密奏时候,总是先给章越过目。童贯说自己的大老粗字都不识几个,让章越给他改一改。 有他们在,章越也是乐意放手。 更不说京里还有岳父,蔡师兄等一干人罩着。 到了他这个位子,更应该从大局全盘来考虑问题,而不是插手具体之事。用王安石的话来说,就是省细务乃可论大体。 正因为如此,章越不是在宣抚司里表现得自己多忙多忙,如何殚精竭虑为国操劳,学诸葛亮那般事事过问,而是将事情交给信任的人后,自己去谋划全局。 现在唐九和张恭带着人把住了出入岩洞的唯一之路,任何人都不得打搅,甚至当地官员想要上山见一面也被谢绝了。 让章越有了足够清净能够思考问题。 当然对于岩洞章越也很满意,虽说北地春迟,山居要加着厚衣,但这郁郁葱葱的景色,仿佛让他回到了建州老家里。 章越在常常在洞里沏茶自斟自饮。 他不喜吃团茶,喜欢吃草茶,就是直接冲泡的那等。从这点上,他和吕惠卿是京里为数不多喜欢吃草茶的官员。 章越一面喝着茶,一面仰躺在榻上。 榻旁安了一个书架,书架上都是十七史典籍,此外再加上两本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新唐书。 这是他走到哪带到哪的典籍,尽管以他过目不忘的本事,这些书早已是倒背如流。 每当他遇事不决的时候,就喜欢随意抽出一本翻开来看一看,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 如此看书看了半日,章越再走到案边批改公文,差不多到了饭点,唐九便给章越带公文信件以及饭食来,再将上一顿的碗筷及批改后的公文带走。 章越吃的也很简单,两样素菜一汤,最要紧的是一大碗米饭。这都是北岳庙里日常斋菜,并非大鱼大肉。 章越吃的上面不挑,但要紧的是米饭必须管饱,这都是当年与郭林一起抄书时紧衣缩食留下的后遗症。他的饭量特别的大,即便锦衣玉食多年了,还是这般。 清淡的饮食也让章越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思考问题。 现在宋辽交锋,这博弈谈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