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因为他那极高的军事才华以及诗篇而闻名于世间,然而,当后人们在言谈之中提到这位著名的乱世枭雄的时候,总是会在七分的敬意之中,夹杂着三分的不满怨气,因为这三分的怨气,来自于魏武帝曹操生平的另一个特质:喜好杀人
为报父仇,曹操屠戮了徐州,为了继续与偷袭自己的大本营兖州的吕布死斗,严重缺乏粮食的曹操不惜屠杀兖州本地居民,以人肉充做军粮,于是最终击败了吕布,并造成了兖州民生的极大后退而为了震慑强大的敌人袁绍,在官渡之战刚刚结束不久,曹操便下令屠杀了来自于袁绍方面的八万左右的战俘以至于北国人口数量大量减少,更是激起了一位极具正义感的英雄,而与之相斗了一生
其实,最初的魏武曹操并不如何杀人,出身阉宦之家的曹操何尝不想要赢得好名声,他最初的志向也不过是想要做个治世的能臣,或者当一个征西的将军,对于日后割据天下的奸雄却是从未有任何的预测只是在他最初为了国家行刺董卓失败之后亡命出逃,好不容易才终于在兖州立下一片基业之后,曹操的父亲以及他大多数的亲族却都被徐州陶谦的部下杀害,以至于曹操才会失去理智,不顾一切的进攻徐州,并且放纵士兵屠城,无辜惨死着数以万计然而,就是在曹操陷入癫狂状态的时候,他的后院却在此时起火,兖州的世家大族们趁着曹操出兵攻打徐州内部空虚的时机勾结吕布趁火打劫,一具颠覆了曹操在兖州的所有基业,使得在癫狂之下的曹操几乎立刻由一个强盛的一方诸侯变成了一个丧家之犬
而那一段时间也正是曹操所最为难过的岁月,二十万强盛的军队因为没有了兖州这个大后方。,几乎散去大半,而就是剩下的那些军队,也立刻因为粮食的匮乏而导致战斗力锐减加之刚刚夺取了兖州的吕布却正在虎视眈眈的注视着曹操,等待着随时可以消灭曹操的机会,在这样的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曹操应该怎么做。他又能怎么做呢
或许最初在徐州的屠城,不过是曹操一时的失去理智的行为,想要不顾一切的惩罚罪人的绝不宽恕的想法使然,然而,当他在徐州造成了屠杀,而自己的大后方兖州失陷之后,清醒过来的曹操便已经知道,他已经注定无法回头了,无论如何。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中华文明都绝对不会原谅他的屠城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曾经给予他很多帮助的张邈会在屠城之后毫不犹豫的背叛曹操的原因。
所以,哪怕之前曾经相濡以沫,无法回头的曹操只能一条路走到最后,要么最后战败身亡,要么,从一切艰难阻碍之中为自己杀出一条活路来为此,不惜一切
所以之后的魏武帝曹操。也正是不停的厮杀当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因为他的敌人,从未消失过
或许在这个璀璨的东方文明之中。有一句话是无可辨别的真理吧:我们东方民族是不讲究宽恕的民族,所以仇恨,唯有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方式来洗刷
所以从战国到汉末,从杀神白起到霸王项羽,再到魏武曹操。凡是赫赫有名的领军名将,都曾经有过大规模坑杀战俘的战例,为了复仇,或者是为了消灭仇恨的根源以绝后患这样的做法却无疑进一步加深了仇恨双方的敌对程序,令得这片土地的统一战争变得更为艰难与残酷
所以最终。能够完成帝国统一事业的开国君主,都无疑会是那个时代的最强者最聪明最狡猾以及同样最为的,残暴相比之下,这位开国君主的血统是否并非炎黄血脉反倒无关紧要了,因为身为当世最强者的他必然能够践当时世间的一切律法准则,否则,便是名不副实
所以即便是后世以宽厚长者而闻名的开国帝王,汉高祖刘邦也同样做出过纵容手下将士屠城的经历,并非是刘邦嗜杀成性,而是因为在当时的状况之下,这位帝王也唯有用以屠城的手段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以此威慑四方诸侯,屈服他们的斗志,让他们不敢与自己作对。
然而,即便是以中华大地的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如汉高祖刘邦这样雄才大略的开国帝王依然百年难得一见。
所以,当战争开始之后,先是由太平道主导的黄巾军与上层贵族的镇压势力之间的彼此绞杀,然后,是当帝国的统治中枢崩溃之后,群雄并起的各路诸侯势力彼此相互攻伐明明在大战之后,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穷苦百姓都损失惨重,然而战乱却并未因此而宣告消弭,反而是愈演愈烈,进入到了另一个更为残酷的局面。
三百年的动荡岁月,如果用相对缓和的平静对峙阶段来划分的话,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即:短暂的晋朝统一前的汉末军阀混乱与三国鼎立时代。短暂的晋朝统一之后便很快陷入到战乱与分裂的东晋与五胡十六国时代。在短暂而相对缓和对峙的南北朝并立阶段之后的,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战乱分裂的时代
在第一个阶段,当时所最为耀眼的不世出英雄当属魏武曹操与汉昭烈刘备,之后紧随其后的,便是孙坚、董卓、孙策、袁绍、吕布、公孙瓒、袁术等一批一方诸侯紧随其后,然而,在这些枭雄英主之间,除了汉昭烈帝刘备不曾嗜杀之外,其余者都曾经有过屠杀的污点,尤其是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