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师的七千帝国军排成了一个方阵,而在他的对面,拥兵一万三千余人(前几天的攻击太平军伤亡了2000人)的程东亦排出了同样的阵形,但阵容要比帝国军的大上不少。
战鼓隆隆,战旗飘扬,双方两万多大军在这没多少人知道的清风山下展开了一场对碰。后世史学家称这场战斗为“清风山战斗”,这场元历399年8月27日发生在清风山脚下的战斗也被后世的史学家认为是在大夏帝国末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平军衰败的开始。
看着对面穿着青色军服、装备齐全的帝国军,再看看只是在胸腹要害之处罩上皮甲,只有少数精锐才身穿铁甲,手上拿的武器也五花八门的太平军。骑在一匹马上的程东冷笑一生,哼,等到这一仗打完,对面那些盔甲兵器全都是自己的了。想到这,程东就心中一阵火热,手中的长枪向前一指,大吼一声:“进攻”。
在帝国军序列之中,关北警备师团只能排在后面,但是因为关北地区民风彪悍,再加上师团长赵本师也是个有不错能力的将领,因此关北警备师团的战斗力在帝国所有的警备师团中还是不错的。
看着前面气势汹汹杀来的太平军,赵本师不为所动。待太平军行进到200步的时候,才下达了第一个命令,随着传令兵手中令旗的挥舞,从帝国军军阵里走出300名手拿弩弓的士兵。
弩弓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它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木臂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木臂的后部有一个匣,称为弩机;匣内前面有挂弦的钩,称为“牙”;牙的后面装有瞄准器,称为“望山”;牙的下面连接有扳机,称为“悬刀”。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把弩箭放在矢道上,瞄准目标后,扣下悬刀,牙就缩下,牙钩住的弓弦就弹出,箭矢疾射而出。
弩一般分为脚踏弩及手弩,脚踏弩和手弩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这种弩较大,需要一人躺下用脚和双手配合,拉开弩弦,另外一人上箭。和手弩相比,脚踏弩射距远,杀伤力大,缺点是只能是“单射”,而手弩却可以连射。因为是警备师团,所以关北道警备师团并没有装备脚踏弩这种大型装备。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三百名弩弓手把自己手中弩弓里的五只弩箭全都射了出去(帝国的手弩一般都可以上五支弩箭)。
数百声嗤嗤声响纠结在一起,形成了让耳膜感到很不舒服的破空之!
在帝国军弩弓手的打击下,冲在最前面的太平军一层层的被射倒。这一轮的激射杀伤了近四百余人,对于正在前冲的太平军来说,便如同一个竹笋被录掉了一层薄皮!
程东的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但是并没有失去信心。这样一个小小的顿挫还没能阻挡得住冲锋的太平军。
而离太平军前面更近的赵本师,却看得更加清楚。在应对里面袭来的飞矢时,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士兵的素质将会表露无遗,他注意到了奔在最前的太平军的惊慌。
个体的惊慌掩盖于万人冲锋之中,暂时还能继续前冲,可是如果受到巨大的顿挫呢?
弩弓手按照原路返回后,随着令旗的变化,从帝国军阵中又走出了500名的弓箭手。弩弓射程较远。有效距离可以达到一百五十步以上,弓箭则在百步上下。因此阵而后战,必先弩箭,然后用弓箭!
这一轮,是弓兵两轮平射!向前冲击的太平军又被录掉了一层薄薄的“笋皮”。
等到弓箭兵退回阵中之后,接下来就是更惨烈的短兵相接了。双方冲撞到了一起,兵器的碰撞声,嘶喊声,惨叫声,顷刻之间,便响彻战场。
太阳高照,将一天中最灿烂的光芒撒向清风岭地界,从清晨爆发的战事,一直持续到现在,双方都已是精疲力竭,但双方主将的心情却是截然不同。程东脸带微笑,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太平军已经深深锲入到了帝国军的军阵之中,分割包围正在完成。一天的激战,程东亦收起了对太平军的轻视之心,对方虽然装备武器都比自己要精良,但是自己兵力却是两倍于对方。而阵中的赵本师看着自己的弟兄一个个的倒下是忧心忡忡,不时地抬头看看当头的太阳,虽然知道这一仗肯定会获胜,但是心中还是希望埋伏在太平军后面的骑兵能早点发起冲锋,这样自己的弟兄就能少点伤亡!
正当赵本师心如急焚之时,突然太平军之后战鼓响起,战场之中,苦苦支撑的帝国军猛然之间大声呐喊,这一瞬间,他们似乎爆发出了极大的能量,在战场的各个角落发起了猛烈的反扑,已经垂垂将死的敌人突然之间的反扑,让已胜卷在握的太平军猝不及防,竟然被打得节节后退。
一支三千多人的骑兵生力军旋风般扑进了战场,目标所指,直向程东所在的中军。
已经战斗了半天的太平军如何是这股新锐骑兵的对手,更何况这只骑兵都是十一军团的精锐之师,不一会整个太平军被这股骑兵冲的是七零八落,骑兵所过之处,必然会留下一地的太平军尸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