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采用双电机驱动系统的十吨级行车完成最后一个部件的焊接,钢铁厂房内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完成装配,身为钢铁厂总工程师的余华和一众技术工人沿着楼梯而下,退避到安全区域。
接下来,开展行车起重试验。
行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铁水运输,还是钢水运输浇灌,必须通过行车吊运,光凭人力不可能搞定这种事情。
这台行车总造价就高达一万大洋,动力系统由两台美国进口的100KW级大功率直流电机构成,总功200KW,配合传动系统与齿轮放大扭矩,增加起重力,足以跻身钢铁厂的超高单价设备俱乐部,与电渣重熔炉、空分设备、空气锤这些机器称兄道弟。
起重试验分为常规测试和负载测试,常规起重最高十吨,负载起重最高十二吨,主要测试行车能否达到这个数值。
众多工人们纷纷忙碌起来,进行测试前准备工作。
钢铁厂价值数万大洋的500KW总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启动运转,供应电力,起重试件由十数片总重约十吨的钢板构成,经钢丝绳捆好摆放于行车正下方。
最后,一名经过速成式专业理论培训及严格考核的年轻起重工,沿着楼梯来到上方,进入简陋却全面的行车驾驶室。
一切,准备就绪。
余华没有耽搁时间,一声令下,宣布开始测试。
此时此刻,率队建造钢铁厂的红一团团长杨志,一百余名战士,以及钢铁厂工人和后备起重工,所有人目光凝视上方的十吨级行车。
在场众人深知这台机器的重要性,没有它,无论试验炉,还是日后的钢铁厂,都无法正常运行。
感受到众人投来的目光,担任此次测试任务的年轻起重工孙鸿丝毫不慌,面容沉稳,内心冷静,有条不紊按照标准操作规范启动行车,他是红一师老兵,参加队伍前拥有初等中学学历,是红一师少有的高学历战士、
待两台电机通电激活,孙鸿按照规定检查设备,确认各部位正常,双手紧握操纵杆,稳稳放下行车吊钩。
不错。
余华看着这名起重工的操作过程,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肯定之色。
伴随着采用防脱钩设计的吊钩下降到钢板上方,两名战士立即上前,将捆绑钢板的钢绳套入吊钩内,而后退开到安全区域。
紧接着,在现场所有人注视之下,行车传动装置输出最大扭矩,稳稳吊起十吨重的钢板上升高度,离开地面的束缚,悬挂于半空。
随后,再以每秒零点五米的速度横移,来到预定目的地。
下降触地,自动脱钩。
“啪啪啪!”转瞬,犹如潮水般的掌声顿时响起,传遍偌大的厂房。
“基本成了。”余华看完整个常规试验过程,面露微笑,心中放松下来,今天测试的重头戏就是常规测试,情况不出所料,整台行车起重过程运转正常,表现极佳,基本达到设计水平。
常规试验,通过。
接下来只需进行最后的负载测试,即可宣布十吨级行车完成测试,予以验收。
场上气氛热闹,众人为之高兴,五六名工人忙碌起来,进行负载测试工作。
“报告首长,总部急电。”就在这时,吕俊羽的身影突然出现,快步进入钢铁厂,来到余华身侧报告道。
余华怔了一下,接过电文读阅,简短内容随之进入视线。
平津沦陷,速回延城。——陈,七月三十一日。
看到这条消息,余华愣了愣,没想到时间已经不知不觉来到八月一日,他深知平津沦陷的严重性。
对后世人而言,平津沦陷只是历史书上一句描述而已,很多人看了一眼便会忽略,然而,对于1937年的中华而言……
这是山河碎裂的开始,亦是震惊中外的超级大事件。
南苑保卫战的失败,最终导致平津沦陷,全面抗战正式爆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十三天时间,震惊中外双方兵力达到百万级别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便会打响。
平津沦陷后,华北大门洞开,中华大地深陷倾覆之危。
日军原本计划从平津分兵三路,沿津浦线、平汉线、同蒲线南下,从南到北打穿中华大地,兵临南京,达到三个月内实质性灭亡中华的战略目标。
中证老哥为了打乱日军从北向南打穿中华的战略目标,主动选择在淞沪地区与日军开战,迫使对方不得不改变战略进攻方向,选择从东到西进攻。
从战略角度讲,这是一步好棋。
可由于喜欢微操,加之对国联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致使淞沪会战国军主力部队损失惨重,进而引起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南京沦陷之核心原因,与淞沪会战失败有着莫大关系。
“中华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日本,抗战总体大方向我无力改变,只希望中正老哥在提前知道日本野心和目标之后,能够比原先好一些。”
“平津沦陷意味着北方对外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