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铺地,红砖砌到一尺半高的位置,然后再用木方修筑房屋。
这样建造起来的房屋防潮又坚固,由于天堂岛木材储量几乎是无穷无尽,所以建造木屋的时候非常舍得用料。
剥去树皮的原木简单加工后直接垒砌,真是又坚固又结实,建造起来速度还快。
短短的三个多月后,东港各种具备浓郁华夏特色的房屋已经达数千栋之多,飞檐挑斗,楼阁重重,初步呈现独具东方特色和韵味的港口城市风貌。
在城市郊外
上百座桥梁陆续建立起来,第1座横跨碧水河的大型钢筋混凝土桥梁展现出雏形,四座高大的桥墩已经建造到10多米高,再有两个多月的功夫,差不多就能建造到22米高的设计高度。
到时候
从大唐王国万里迢迢运输来的大型钢构件到位,第一座横跨碧水河的大桥就将展露出雄姿,推进东港的高速发展。
在东港海湾里
新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码头和石砌岸坡延伸出4.2公里长,码头上用砖石砌成的仓库群一座接一座,宽阔的码头上停着来自大唐王国的蒸汽货轮和来自华夏的移民船,城镇里到处是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
七月下旬
东港城外麦浪滚滚,最初开辟的十几万亩麦田迎来了丰收时刻,这是东港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全城近10万人全部放下手中的工作,涌入麦田中收割,丰收的喜悦映亮每一个人的面孔。
从7月下旬起,东港将进入连续10多天的抢收季节,从临近城市的10多万亩农田丰收开始,一直向内陆延伸。
后续播种的麦田也进入到收割时间,所以在东港通往内陆的大路上,每天清晨四点多钟,满载着劳动者的马车就陆续出城,沿着宽阔平整的大路一直深入,长长的马车队看不见首尾。
只要看到麦田,马车上的劳动者就一跃而下,手持着镰刀冲进麦田里开始收割。
收割的粮食由马车运回去,满载粮食的马车队昼夜不停地往来于城市和乡间,中午的时候给劳动者带来午饭,是由大木桶盛着的菜汤和大饼,沿着田头一路放过去。
疲惫的人们一边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大口大口的吃饼喝汤,聚在一起神情兴奋的聊天,畅想着未来美好生活。
这种火热的大生产场景,几乎发生在东港城的每一处田间地头。
经过4个多月的大规模建设,东港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繁荣的城市面貌已经呈现,从东港到内地深处开发了数十万亩土地,由数条宽敞的大路和无数小路联系在一起。
灌溉水渠纵横交错,碧水河边树立起了100多座大型灌溉水车,形成了别致的田园景色。
东港这片平缓而广阔的丘陵地区,整体开发程度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保留着大片的茂密森林。
这是因为在大唐王国的拓殖土地政策中有一条;
为了保持本地的水土和林木资源,保持环境协调发展,任何地方开垦土地不得超过四成,这是一条硬性规定。
低地洼地,旁山临水土地,容易遭受山洪和泥石流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影响的土地,周期性水淹地,湿地,沼泽和临近湖泊土地,原则上不开发,不开垦。
成片开发的土地上,必须保留一定比率原始森林和灌木绿化,形成阻隔风暴和雨水灾害的天然屏障,更有利于开垦良田的丰产丰收。
烧荒队持续向内陆推进,筑路队紧随而至,跟在后面的是手扶拖拉机队和伐木队,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拓荒流程。
保留森林绿地主要由伐木队控制,在一望无际焦黑的过火森林中,伐木队按照图纸的规划伐倒大树,开辟道路,那些森林保留区的树木就不用伐倒了。
用不了多长时间,只要几场湿润的雨水滋润,这些经受过烈火焚烧的森林就会重新焕发生机,焦黑的大树抽出嫩芽,厚厚的森林灰烬带来了丰富的营养,让无数的绿草茁壮生长。
不用管它,几年后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完全看不见曾经遭受烈火焚烧的一点儿痕迹。
至于农耕区那就不客气了,伐木队那是见树伐树,每个伐木小组由10人组成,一边伐木,一边刨树根。
每个小组每天的定量是两根大树(需要达到一定的直径标准),达不到直径标准的也需要伐倒,刨出树根,但这些劳动量不计入定量,哪个小组任务区内小树多,哪个小组就算倒霉吧,这个没办法。
基本上每个伐木小组上午一根大树,下午一根大树,不但需要伐倒,而且需要砍掉枝杈,锯成规定长度大木段,刨出树根,这个工作量并不小。
尤其是刨树根这活儿,真的非常累人。
好在人多力量大,近三千人的伐木队展开一起干活,一天就能伐倒600多颗大树(低于标准的小树不算在内),优秀的小组最多一天能够伐倒5颗树,平均的伐木组也是3颗大树。
为什么大家干劲儿这么足?
一来是因为优秀的伐木组每天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