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某三线城市。
春暖花开,清风拂面,最是人间四月天。
“我买菜去了。”
县城一老旧社区的一幢独栋小院里,张文英推着自行车要出门,回头朝着屋里喊。
“小心点。”屋里的厨房传来丈夫的提醒,顿了顿,高建国又在对着庭院的窗户冲着门口喊,“记得带份报纸回来。”
“知道啦。”
答应时,张文英已经出门去了。
说是县城,其实是县级市的建成区,紧挨着地级市区,经过多年发展,早已是连成一片。
阳光里就是当年撤县设市时最早的一批村落改造居民区。
高建国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街头巷尾,都是熟人。
张文英推着自行车出门,一路上习惯了跟每个街坊邻居打招呼。
对于高家的孩子高深,社区里所有人也都熟悉了解,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品学兼优,一直都是社区里别人家的孩子,初中和高中都是上的市里最好的学校。
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放着首都一所著名大学不上,放着国内的大好前程不要,说是看了什么世界杯,喊着要振兴中国足球,硬是自费出国留学去了。
当时,多少人以为这孩子是读书读傻了。
就中国足球那熊样,那是你能振兴得了的?
玉皇大帝、如来佛祖都没招,你行?
所有人都觉得,这孩子算是废了。
可谁能想到,悄无声息了两年,突然又传出消息,说他成了什么世界顶级足球俱乐部的主教练,成了了不得的大人物。
刚开始大家伙都还以为是谣传,但后来市里、省里,甚至连首都的报纸都来采访,都在登。
一时间,高深在社区里的风评又变了。
这让高建国张文英夫妇俩走在社区里,腰杆都挺得直直的。
……
“文英,买菜呢?”
“是啊,秀慧,你也去吗?”
“一起走吧。”
刚到路口,张文英就碰上了邻居林秀慧。
说来真是有缘,林秀慧的丈夫苏志军也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阳光里的老居民。
起初两家人并没有太多的往来,一直到两家的小孩上幼儿园时,被分到了同一班,这才算是彼此认识。
无巧不成书的是,幼儿园是同班,到了小学凑巧又是同班,而且都是品学兼优,之后又同时考上了市里一所重点中学,竟然又是同班,到最后,两人参加高考后,又同时去了首都上大学。
再后来就不同了。
高深不知道怎么的,就想要出国去学体育,前途未卜,而苏晴则是留在首都,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前途似锦。
不过,这十几年来,两家人的关系倒是越走越近,张文英和林秀慧隐隐成了中年闺蜜。
“文英,我们老苏早上说,你们家高深又赢球了。”林秀慧笑着说道。
“是吗?”张文英也笑了起来,她和高建国都不是球迷,白天还要上班,哪能三更半夜蹲点看球赛?
“听说,这次是在一个叫什么冠军什么赛,赢了一支叫什么米兰的,反正我也不懂,听得稀里糊涂的,但听说非常厉害,有机会去争世界第一。”
张文英也不懂,但既然是苏志军说的,那肯定错不了。
当初高深去西班牙执教那支什么马的球队,就是苏志军说的,他是球迷,后来很多报纸过来采访时,也都是苏志军帮忙应付的,他是做生意的,这方面比较有经验。
“要我说,现在咱们社区就属你们家高深最有出息了。”林秀慧赞道。
“哪里?如果让我选,我倒希望他能像你们家苏晴一样,乖巧懂事,不用父母操心。”
“男孩子嘛,主意多,喜欢折腾,这是好事,我们家老苏还不知道多羡慕你们呢。”
……
两人一路闲唠家常。
到菜市场买了菜,路过报亭时又驻足了一会。
报亭的大姐认得张文英,一看到她过来,当即就喊了。
“今天不用选了,你看看,这些报纸的封面,全都是你儿子,要不,一种来一份?”
可不是?
上到国民日报,下到城市晚报,再到都市报什么的,全都是在头版,有些甚至还大篇幅登出了高深和皇马球员一起庆祝晋级的照片。
张文英有好长一段时间没看到儿子了,忍不住看得有些呆了。
好像瘦了。
“大姐,这些报纸各来两份。”林秀慧笑着说道。
她从小看着高深长大,看到这孩子有出息,她心里头也跟着高兴。
“这怎么行?”张文英反应过来,当即就要掏钱。
“行啦,你还跟我客气?”
道了谢,两人又推着自行车,一路聊着回家。
刚到家门口,自行车还没停稳,就听到客厅里的电话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