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夏初。
凤城的城门口,吏部尚书姜公亲坐镇,招览人才,但凡来参加科举者,全部安排登记,尔后小试一番,考验是否有真才实料,以防混吃混喝者,通过者安排住房与伙食。
张媚娘站在城楼上,观看下方的登记队伍,玄翦与惊鲵正好赶回复命。
“禀报大帅,徐庶与黄忠到达城中,他们说想要通过科举试明自己。”玄翦禀报道。
张媚娘笑了:“你们好好招待他们,尽可能将他们留在凤城。”
玄翦道:"遵命!"
“还有那诸葛亮,可有消息!”张媚娘最关心的人才莫过于他。
“我们去过卧龙岗,没听说有这一号人物。"玄翦道。
"哦!"张媚娘眉梢一挑,暗道:"难道还在琅琊郡吗?"
张媚娘又道:"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玄翦和惊鲵退下。
不一会,姜公拿着花名册来到张媚娘面前,“大帅,请过目。”
"嗯!"张媚娘翻开花名册。
第一页,便写着一个人名,叫作典韦。
张媚娘看了看后问道:"你觉得此人如何?"
姜公低声道:"此人虽像一莽夫,但气质沉稳,且天生神力,力能举鼎,乃是一员难得的猛将,此人擅使双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张媚娘点点头,问道:"他有多少岁?"
"他今年二十有八。"姜公道。
张媚娘点头,随后又发现几人,非常有意思的几人,周仓,廖化,裴元绍,这三位,都属于黄巾军的人物,不但他们都没见过自己,自己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人物。
“这三人,也留意一下。”张媚娘道。
"是,大帅。"姜吏道。
张媚娘在花名册最后发现甘宁与徐盛,他们都是水贼出身,难得的水军大将。
"甘宁与徐盛呢?"张媚娘道。
姜公答道:"甘宁与徐盛,正在驿馆休息。"
张媚娘笑了:"先不要打扰他们,但要密切注视他们。"
"诺!"
张媚娘看着手中的花名册,喃喃自语道:"上面记载的都是北方人士,南方的更是凤毛麟角,这是为何?”
姜公说:“问过南方的士子,辽州苦寒之地,大多数不愿来。”
张媚娘点头,她倒不怀疑姜公所说。
这是人性使然,若不是有百银的路费,恐怕不会来参加科举,辽州太过偏远,人才匮乏,人来了还要担忧战乱,有可能会送掉性命,更别提仕途发展了。
“在科举考核之前三日,所有的士子全天待在驿馆内,不得与外界接触,可以看书,但考核时不得带任何书籍进入。”张媚娘道。
姜公道:“您是怕有人泄题。”
“另外,所有的考生姓名,籍贯那一栏,收卷后全部密封,拿到灵霄殿来,诸位大人与本帅亲自审批。”
“诺”
……
十日后,灵霄殿内,数十位礼部与吏部官吏开始第一轮的审批淘汰。
李靖,韩信,孙膑三人也在审批武科考生的兵法。
姜公率先整理出十份考卷,交到张媚娘面前,道:“大帅,这十份,各官员公认是最有谋略才华的答卷。”
张媚娘拿起一份考卷,上面的题目只有两道是自己出的,一道命名如何解决胡兵骚扰,二道命题汉朝内部问题,十份考卷只有一份令张媚娘满意,解决胡患以互市为主教化为铺是否可行有待商榷,但将汉朝内部问题完整写在考卷上,字字在理,一篇文章更是精彩纷呈。
张媚娘拿起这份考卷,问道:“诸位,你们觉得这份考卷怎样?”
礼部尚书李斯道:“众臣商议过,此人可得第一。”
众人直点头。
“好,打开密封,让我们看看,第一场科举的文科状元是谁?”
李斯接过考卷,当众拆开,喊道:“禀报大帅,此人姓郭名嘉,颖川人士。”
张媚娘刚喝一口水差点呛到,她捂着嘴巴咳嗽了半天才缓过劲来。
"大帅,您怎么了?"穆桂英忙递上帕子给张媚娘擦脸。
"没事......只是被呛的。"张媚娘接过手帕,擦干净脸之后说道:"不用这么紧张。"
穆桂英接过手帕,退到一旁。
张媚娘说:“花名册上怎么没看到他?”
姜公道:“禀告大帅,他是在开科前一晚上到达,登记完后,并没有交予您看,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这时李靖也拿考卷,放到张媚娘面前,说:“关于兵法谋略,我们讨论只有这份考卷答辩最为合理。”
张媚娘看了几眼,说:“文笔到是不错,打开看看,到底是谁?”
李靖拆开密封条,大声道:“徐庶!”
张媚娘看了一眼,点头说:"果然是他。"
翌日,武科比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