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呆呆地看着桌子上那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只感觉到大脑一片空白。
这是个什么鬼,母妃给的题库里没这道题呀!
其他皇子皇孙也是一脸大写的懵逼,心道一个青蛙有啥好写的?
只有经常跟朱植抓蛤蟆的一干皇子,对青蛙非常了解,感觉自己能写出很多诗篇。
“开始作吧!”
老朱话音一落,黄子澄立马点燃一支时香,这种香烧完正好一刻钟。
虽说一刻钟的时间有点短,但作诗靠的就是急智以及灵性,没那个灵性就算给一个时辰,照样写不出像样的好诗。
朱允熥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新太祖的诗,满脸得意地誊写在纸上,感觉自己今天肯定能拿第一了。
可他看了几遍后,突然意识到不对,这首诗帝王之气太重,自己要是把诗递上去,还不得被老朱给打死?
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换一首不那么显眼的吧。
朱允熥将写好的诗团成一团,瞅着没人注意自己,偷偷扔到纸篓里,随便写了一首诗湖弄过去。
老朱趁着众人作诗的时候,又批阅了一份奏折,写下了自己的处理意见。当他见到线香烧完之时,立马命人下去收卷。
不多时,黄子澄将几十份试卷递给老朱,老朱一篇一篇地翻看。
老朱只是随意看了几篇,就知道他们老朱家是没有读书种子了。
一个个写的都是什么玩意,说他们是打油诗都抬举了。
老朱随即加快了速度,在一众试卷里先把大孙的给挑出来。
“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
老朱看到这儿的时候,眉头已经皱起来,心里甚至后悔刚刚来得急了,竟然忘了带鞭子。
然而,当他看到后两句之时,眉头渐渐舒展,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十只百只千万只,跳入浮萍皆不见!”
“这诗……”
老朱赶忙献宝似的把朱允熥的诗递给边上的赵勉,他拉着赵老倌过来,就是让他当裁判的。
“赵勉,你看看这诗咋样?”
赵勉拿过去一看,见到前两句之时也是眉头一皱,可看到后两句的时候,顿时有种豁然开朗,峰回路转之感。
“此诗倒也别致精巧,足以表明吴王殿下才思敏捷,机智过人。”
老朱闻言得意地哈哈大笑,然后小心地把大孙的诗放在一边。
虽说这孙子有点取巧了,但好在最后一句转了回来,否则今天非得打他百十鞭子!
朱允熥见老朱开怀大笑,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总算是湖弄过去了。
老朱在看过大孙的诗作后,再看别人的诗就有点敷衍了,不过当他看到朱允炆的诗作时,依然惊“咦”了一声。
“这诗……”
“赵勉,你过来看看这首咋样?”
赵勉接过诗匆匆看了一眼连忙道。
“好诗呀!”
“陛下,此诗甚好!”
“不仅体现二皇孙殿下的才情,更体现了他忧国忧民之心呀!”
黄子澄听了这话,也忍不住伸长脖子看过去。
他是知道朱允炆作弊的,也知道“咏蛙”并不在他提供的诗文题目里。
因此,对于朱允炆能不能作好咏蛙之诗,他这个当先生的也没有半点把握。
然而,当他看到朱允炆诗作后,心里暗道第一稳了。
“田间少闲暇,夜以继复日。”
“种得三五垄,秋收一两石。”
“若无绿衣娘,虫食少一半。”
“幸赖有此卿,国泰又民安。”
“陛下,二皇孙殿下如此年纪,就能做出此等诗作,确实非常难能可贵!”
“尤其是诗中表现出对农人的关切,不正是陛下孜孜以求的以民为本,仁义为怀吗?”
老朱听到两人的吹捧,也不觉多看了朱允炆两眼,把朱允炆激动得小脸红扑扑的。
虽然老朱心里不愿意承认,但两首诗摆在一起,明显朱允炆的诗作更胜一筹。
文采倒在其次,最难得的是此诗的立意,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朱元章看了眼自己精心准备的黄玉如意,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天这玉如意只能赏给朱允炆来。
老朱将朱允炆的诗作跟大孙的放在一起,又翻看起其他人的诗作。有了这两首诗打底,再看别人的诗就只觉得粗鄙不堪。直至他看到朱植的诗时,脸上的表情才重新有了起伏。
“朱植!”
“儿臣在!”
“来人呀,把这逆子拖出去,重打二十大板!”
朱植听到这话吓得小脸煞白,满心不甘地问道。
“父皇,为何责罚于我,儿臣的诗作哪里有问题吗?”
老朱把朱植的诗作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瞪着两只龙眼怒道。
“你自己念一遍给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