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郡。莱芜县。
陶应这几天非常高兴,当三日前领着颜良进入莱芜县,接到消息的莱芜都尉徐盛,亲自领兵一千出城十里相迎。
陶应一路与之交谈、考教,对于练兵、带兵之道,徐盛应答如流,说得头头是道,一些独到见解,听得陶应暗赞不已。
陶应当即晋升徐盛为征虏校尉,领莱芜令。
寒门出身的徐盛,能在泰山郡谋到出路已是非常感激陶应的《招贤令》,如今又被陶应提拔重用,焉能不归心,当即认陶应为主公。
在这莱芜三日,陶应每天都观摩徐盛练兵。
许是知道陶应即将展开对青州黄巾的围剿,身在牟县的尹礼,每日督促蒲元这个泰山兵器司司长加紧打造唐刀,一到夜晚,便派遣护卫将白日打造好的兵刃连夜起运至莱芜,如此三日,徐盛麾下一万兵马皆已换装。
如今唐刀已经配备到莱芜每一位士卒手中,望着一身黑衣黑甲,黑色旌旗,整齐划一的一个个士卒方阵,莫说陶应满意,即便是统兵的徐盛、颜良也是兴奋不已。
他们敢肯定,再假以时日训练,陶应的玄甲军,战力定会超出眼下的汉军。
如今泰山玄甲军的配置,已与大汉其他地方驻军大不相同。
一营五千兵马,其中有五百刀盾兵,一千五百弓弩手,三千长刀兵。
刀盾兵拿的是盾牌和短柄唐刀,负责防御、近战。
弓弩手和以往不同,除了弓箭,每个人也都配备了短柄唐刀。
玄甲军的弓弩手,不再是单一的远程射手,一旦短兵相接,他们不仅得不到刀盾兵的特别照顾,也要如刀盾兵一般有战力,不仅仅是自保,还要参战。
长刀兵手持长柄唐刀,这种长柄唐刀,与长枪兵有些类似,但列成方阵之后,气势比长枪兵要强大太多。
长枪的枪头比较短小,而这种唐刀的刀头有三尺,当所有的刀头都朝前举起,在阳光的映射下,闪闪发光时,自然会让敌军胆战心寒。
甚至是战马,若被林立的刀阵借着阳光晃耀,会短暂失盲。
而且,长刀兵作战起来,除了刺之外,还可以劈、砍。
为了提升兵士的综合战力,练兵的时候,陶应让徐盛、颜良互相协作。
颜良训练刀法,徐盛不仅要训练弓弩手,还要训练阵法。
没办法,陶应手下可用之人太少了,只能一人身兼多职,暂时应付着。
陶应暗叹:“看来,面向整个大汉的《招贤令》,得加紧实施了,待来年四月,就不再有好机会了!”
之所以搞协同训练,陶应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来练出的兵马,不能只听命于他们的将军一人,否则这都成了个人的私兵。
这些兵,应任何一个将领都能指挥,而且要完全听命于他陶应。
“这泰山军事学院也得加紧创办啊,得加大对中下层军官的培养,不然,以后的士卒,弄不好就成了手下大将的私兵了!”
如今各地玄甲军的军营中,根据陶应的要求,皆任命了军正,负责记录每个兵士在战斗中的战功。
同时又设主簿一职,对所有的兵士登记造册,一仗下来,谁战死了,谁失踪了,谁伤残了,都会明确。
同时颁布军令,每个士卒每月的兵饷三百钱,这可是三石粮食的钱;外加上半石粮食,每月初提前发放。
凡是战死的,给家人一次抚恤五十贯,多分十亩免税良田,若有子女,同样每月给予其一贯,直至其成年;若学有所成者,优先录用、提拔。
凡因伤致残的,给予一次抚恤三十贯,多分五亩免税良田,每月再发放一贯钱粮;而伤残的士卒,根据情况,还可以到地方出任村长、民兵队长等,也可到工厂做工。
当陶应颁下此军令时,孙观等将领还曾劝陶应三思。
“主公,我泰山郡当前没有收入,未来即便有,也不会太多,如此做的话,根本不足以支撑五万大军,更何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钱粮啊!”
陶应当时面色很郑重,坚持己见。
“仲台,你的担心我知道。可这是乱世,我不能让我的士卒流血又流泪。接下来我们会大力的发展青州,到时候绝对不会出现养不起十万大军这种事。”
“更何况,此次我们收缴鲁国卞县豪强的钱粮,也足以支撑五万大军一年之用了。”
面对信心不足,一脸犹疑的孙观等将领,陶应霸气十足地给他们不断打气。
“待好好发展三年后,我们足以养得起这十万大军!”
可想而知,当陶应的这道军令颁下后,兵士们群情激昂,直呼陶应万岁,差点没将陶应吓死,大汉还没亡呢!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服兵役,除了吃饭,没有其它报酬。
战死了,连收尸的都没有,多半露骨荒野。
许多父母、妻子只知道儿子、丈夫去服兵役了,却不知道死活。
而更凄惨的,则是那些受伤致残的士卒,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