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枪的试验还在继续,在霍伯特的指导下完善各种数据。但是周文又在试枪所里用专业工具设计绘制了一把新枪。这把新枪在太原兵工厂就没法造了,他设计的这款枪就是后世大家都熟知的在二战中威名赫赫的反坦克枪。
周文知道抗战时期小日本的坦克在中国大地上恃强逞凶、耀武扬威,就是欺负中国军队装备落后,没有有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只能用人拿着炸 药包或集束手 雷冒着枪林弹雨去近距离爆破。那是拿人命去填,去换。往往牺牲了成百上千条生命还不见得能炸毁一辆日本坦克。
那是不是说日本坦克很厉害?其实不然。日本当时虽然是亚洲强国,但是和西方工业强国相比也只能算是半工业化国家,工业生产能力和规模有限,再加上它的工业重心是在海军建设上,那陆军的装备自然就不能和美、德、英、法以及苏联等强国相提并论。
整个二战前后时期日本装备的主要坦克就是三种,89式中型战车,95式轻型战车和后来的97式中型坦克。89式和97式中型坦克在后世看来应该都属于轻型坦克的行列。因为重量都不超过15吨,装甲最厚的97式中型坦克前装甲最厚不超过25毫米。而前装甲厚度只有可怜的12毫米的95式轻型战车其实只能算作是装甲车。
但是就是凭借这几款如果放到欧洲与苏德坦克集群正面交战,就会像是冬天的残雪遇到烁烁夏日,连泡泡都来不及冒就被融化得无影无踪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在中国和东南亚战场却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这只能说明中国在那个时代是真的很落后,很贫穷。贫穷落后自然就要挨打。
周文就是想着能用简洁的办法,为七年后的抗日军队增加一种能有效对抗日本坦克的单兵武器。后世单兵对付坦克的办法就很多了,反坦克导 弹、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反坦克地 雷等等。但是这些周文都不会造啊。他只会玩枪,只懂抢。
他知道一战时期德国制造了一种放大版的g98步枪用来对抗英国人发明的水柜(坦克)。就是被后世称为大象枪的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枪。
大象枪就是毛瑟1918式t-gewehr反坦克步枪,长枪管型全长竟然有1.69米,小个子的步兵还没此枪高;即便是短枪管型,其长度竟然也达到了1.58米。枪管口径13.2毫米,初速每秒805米,采用单发装填发射模式,有效穿甲距离150米,在200米的距离外,能击穿25毫米的装甲。
在战斗状态下,长枪管型重量为15.8公斤,短枪管型重量为16.6公斤。即使是德国也需要两个人配合使用。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用来打坦克的大口径反坦克枪械,属于战时的应急军品,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只是简单地将毛瑟g98式步枪放大后的设计而已。
但是周文知道现在包括德国毛瑟公司在内有好几个国家还在研发新的反坦克枪。阻碍他们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不损失枪口动能的基础上减小巨大的后坐力。要知道大象枪当时又被称为两肩枪,意思是一边肩膀只能顶住一枪的后座力,两枪过后,两个肩膀都会被拉伤甚至是脱臼。可见它的后坐力是多么惊人。
正好熟知后世各种反器材大口径狙 击枪的周文知道怎么改进这个问题。一个就是安装高效的枪口退制器,一方面减少火 药气体经中心弹孔向前的流量,从而减少对武器的后坐力;另一方面自侧孔道流出改变气流方向和大小,向侧后方喷射,从而又给武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二是采用枪管导气式半自动射击,利用后坐力完成抛壳上膛的动作,同时抵消一部分后坐力,三是使用弹簧方式,让后坐力延迟影响枪身,后坐力先作用到弹簧上,弹簧压缩后延迟一点点时间才释放到枪 托上,使得后坐力产生作用时子弹已经射出枪管。
周文相信引用了这三种技术的改进后,新的反坦克枪不但后坐力大大减小,同时还提高了射程和精准度,虽然还不能和后世的巴 雷特等名枪相提并论,但在这个时代打打小日本的薄皮坦克是足够了,而且还可以打炮楼和简易碉堡,甚至直接打人,啧啧!周文想到一颗13.2毫米的爆破弹打在人身上的场景,那是直接粉碎了吧?总之这种枪作用非常广泛,特别适合中国战场。
周文知道反坦克枪也就是在二战初期欧洲战场取到了一定效果,面对后期各国那些各种加厚的装甲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但是在中国就不同,小日本整个二战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坦克,如果这枪在德国最后试制成功后,国民政-府肯定会大量采购,中国军队就有了单兵对抗小日本坦克的有效装备了。
周文沿用大象枪的口径也是有目的的,大象枪在一战时期作为一种能有效对抗坦克的武器,不管它有多少缺点,德国还是生产了很多,特别是为了有效击穿钢质装 甲,德国研制生产了很多13.2毫米口径的各种穿 甲弹。如果新枪能够利用上那些原有的枪管和穿 甲弹,相信毛瑟公司会很感兴趣,这将会大大缩短研制过程和减小成本。
因为这种枪需要的枪 管及其它部件,还有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