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南京城里官来宦去,但是一直稳坐南京勋贵第一把交椅的还得是魏国公府。
有人曾私底下说南京若是有个姓的话,大半要取个“徐”字。
徐胤爵匆匆的走进国公府里,不敢走大厅,直接顺着偏院的回廊往内院摸去。
前些日子他在秦淮河上惹出了是非,老爷子正满城的派人拿他。
他偷偷溜回来,就是因为手里得了几样好东西,正要送给他老子的几房小妾好吹吹枕头风,饶了他这一回。
“来自万里之外,群山之巅的万花之国,取百花精华制成,几位姨娘看看这瓶子,这等透明的琉璃可是无上的珍宝,不注意的话还以为没东西盛着呢!”
几位姨娘看见徐胤爵打开盒子里那七支彩虹般的香露,眼珠子都绿了。
“还是大哥儿孝顺,记得我们的喜好,这东西还真没见过,怕是用了大哥儿不少钱吧?”
“说起来也得亏是自家的买卖,不然啊这东西一瓶就要四两金子!老吴那个老东西,最后还是记了我的五折的账!”
眼疾手快的几位姨娘一人抢了一支在手里,还有没抢到的,当即就闹将起来。
“再去弄一盒来,”当代魏国公听到这里的纷争,只能赶来,在知道是自己大儿子干的好事后,立即将他一脚踢出了房门,“不然仔细你的屁股!”
从七月中开始,南京里忽然刮起了一阵旋风。
这阵旋风的名字叫做“点蔻”香露,先是在勋贵、高官的内宅流行,很快又流传到了秦淮河上。甚至还有童谣在市井间流传:“香美人、玉美人,没有点蔻愁煞人;金香露、银香露,只为香露几人妒。”
七月中“点蔻”面市,五家南京最大的脂粉行一日只售十套,一套售价四十两金子,单只售价反而便宜一些,只要三两半一支。
可每每这五家脂粉行刚刚开门,一日的份额都被抢购一空。
到了七月末,每家的份额也才每日二十五套,而南京作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三百多万人口,这点份额不说各勋贵官员内院,就是秦淮河上的“交际Hua”们,也远远不够分的。
进入八月,点蔻的身价在黑市里也飞涨起来,尤其是成套的“点蔻”成为了很多人家钟意的收藏品。
距离南京不远的扬州和常州,点蔻刚刚传过来,一瓶的单价居然高达八两金子。
不光是明人们在追捧,就连一些海客也想弄一些到南洋去贩卖。
到了八月末,五家联合将每日的供应数目提升到了三十六套,但是点蔻的黑市价格依旧坚挺如斯。
五家脂粉行身后的人家,这段日子真真算得上是日进斗金。
而张守言手里的起步资本也在迅速积累。
一个多月下来,他一共向五家脂粉行提供了六千套点蔻,陆续回收了42000两金子,折合纯金125万多克,价值三亿多RMB。
八月二十,张守言让徐宝很遗憾的通知五家脂粉行,点蔻已经断货,下次从海外运来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八月二十一,黑市上的点蔻价格瞬间暴涨,单支在南京本地的价格都突破了七两黄金,而成套的点蔻有人开价到了六十两,也无人愿意出手。
崇祯十二年的江南乡试也在八月十五这天开考。
之前在两位小妾的指点下,张守言的毛笔字算是有了极大的提升,他也早就准备好了本次乡试的文章,自己不知私下默写了多少遍,早已烂熟于胸。
昏天黑地的三天考下来,张守言觉得自己都馊了。
八月二十日,乡试张榜。
被万众看好的侯方域、冒襄全部落榜,而张守言却列在了倒数第三名,高举人的侄儿成了孙山,刚好最后一名。
张守言与高家叔侄欢饮几日,正要准备还乡,但高举人却带来了一个消息:复社的那帮读书人又开始搞事情,他们重新刊发了《留都防乱公贴》,势必要把阮大铖驱逐出南京。
还有人告诉高举人,在数次集会中,复社几位主要年轻人物居然都在拿张守言贪图享乐、其实无才来说事,只说张守言的中举怕是有所内涵,还把张守言的祖籍拿出来说事,闹得沸沸扬扬。
“侯某人与李大家的好事一直耽搁,却反倒怪到了你的头上,”送走了高举人,张守言对董小宛调笑了一声,“我的脾气也不好,更从来没有被动挨打的习惯。”
他转头叫来了改名为黄彪的黄三虎和徐宝,让两人出去往酒楼瓦舍走了一遭,私下传出去一个消息。
“前户部尚书侯恂在京狱中重病不起!”
消息传开不足半日,侯方域不得不立即起身去北京“尽孝”,而他与李香君的好事也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弄走侯方域只是张守言的随手报复,有了举人的身份,他现在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这也是他计划中极为重要的一步,而下一步则是与他“同乡”的阁老杨嗣昌搭上线,因为这位阁老马上就会被皇帝打发出京主持剿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