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这两日宫外议论最多的三件事,一是关中地区的官学改革,二是开科取士,三是工部组织的地方匠工学习,水车推广一事。
尤其最后一件事,多亏大王带领我等同窗一道完成,而今我等都倍感荣耀!”
“禀大王,正如长孙长史所言,前二者虽于士人口中热议,但哪里有大王带我等督造,为百姓做的实事意义大。有了水转翻车,就能从低处取水灌溉,缓解旱情,有利于水稻种植增长,推广到天下,浇灌的作物会更多。粮食一多,就能少人挨饿,百姓莫不会感激大王!大王乃千古贤人!”
关中大地,先秦以来,一直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所在,自隋立国以来,发展更为鼎盛。盖因整个京兆府,靠近黄河流域,能大面积灌溉,而水转翻车的推广,将有利于补齐水稻浇灌的短板。
像居住于长安的李家,长孙家,宇文家,都有大量稻田,在工部推行水车建造后,很多家户已经打算招揽雇农,将荒废的高处田地,全都应用起来。是故入冬以来,便是天气转寒,大兴城的郊外所在,仍能看到如火如荼的劳作场面。
崇德馆的书舍内,杨昭与一群栋梁们,都穿着厚厚的深衣,聚在左右,开始每日课后的“学舍议事”,前段时间,宇文士及还给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舍论”,但显然没有大兴殿里每日举行的“常朝”名字霸气,很快被栋梁们否决了。
只是今日在长孙无忌汇报完三件大事之后,学舍的画风,渐渐被带偏了,杨元庆,虞安正等一大群人,陆续说起自家稻田种植,水车推广之事,话语多是带着夸赞,不仅是夸赞杨昭,也是顺带夸赞自己,脸上莫不沾沾自喜。
杨昭连连叹气,这群同窗,这群栋梁,亏他们和他待了这么久,他河南王的乖巧老实忠厚的优点,没有学到,竟是跟着李建成和杨元庆,学到了如此多的缺点。
寡人要狠狠地批评!纠正大家的错误!
“咳咳,诸位所言极也……”
只是杨昭话没说出口,一众学童后面,一个年约七岁,清瘦的学子,便脸色涨红的挤到了前面,深深一礼道:“大王,我要状告长孙无忌,杨元庆之属,乃是阿谀奉承的小人,大王断不可为这群人所言蛊惑。昨日牛公为我等教授论语,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长孙无忌之属,只懂赞美大王,平日却不指出大王的过错,今天又是这般巧言善辩,乃不忠也!”
杨昭望着满目坚毅的赵集,眨了眨眼。
赵集乃是大理正赵绰之孙,而赵绰本人,在朝野之内,清正刚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去年的时候,赵绰为他皇祖父赞扬“处法平允,考绩连最”,从大理丞转为大理正。
赵绰非常维护《开皇律》,几个月前,他皇祖父在大兴殿鞭死人,又有杖毙,用刑不依科律,赵绰知道后,连续一月叩宫门,每次朝议,都要指出他皇祖父的错误。
就在上个月,赵绰终于是惹怒了他皇祖父,原来是他皇祖父出宫微服私访,遇到几个惯犯盗匪当街抢夺妇孺财物,还将人给打伤了,其中一孩童奄奄一息。老老杨那倔脾气一上来,当时就下令护卫将二个穷凶极恶的毛贼,处斩之。
事情传出,百姓欢呼,但赵绰认为二人坐当杖,杀之非法,隔日朝议的时候,唾沫星子都快把杨坚给淹没。
当时杨坚直接下令,使左仆射高颎将赵绰斩首,但实际上,杨坚对赵绰特别宽厚喜爱,也没想真的将之处死。却见赵绰到了刑场,毫不畏惧死亡,高声宣言“执法一心,不软惜死”。
就这样,赵绰被放了出来,继续在大理寺当值,还被宫里赏赐万钱。
半月前,又有数名孩童被安排进崇德馆进学,这赵绰之孙赵集便也被安排其内,并得了杨昭自封河南王府舍人一职。赵集每天跟着杨昭等人,有其祖之风,小小年纪,做事一板一眼,喜欢指出杨昭和栋梁们的错误。比如杨家三宝上课喜欢偷吃零嘴,赵集便马上向牛弘告状,杨元庆的课后作业,抄袭宇文士及,赵集又堂而皇之的告诉牛弘……
对于这个逆耳、喜欢打小报告的同窗,无论是老栋梁,还是新加入进来的栋梁,下意识孤立起来,但赵集依然我行我素,前天跟杨元庆等人打架打输了,肿成了熊猫眼,依然毫不知“悔改”。而实际上,赵集性情上,也是敢作敢为之辈,算的上小小男子汉,便是打架受了伤,被崇德馆的先生问询,或是家中父母问起,丝毫不言谈打架一事,反而说是自己碰的。
单是这番作为担当,杨元庆等少年们,虽对赵集有些不对付,但心底还是感到敬佩,没办法,谁让赵集每次说的过错,本质都是他们问题,还真没冤枉。
书舍内,面对赵集的状告高,杨元庆瞬间不干了,小胖墩摩拳擦掌,颇为不善道:“赵大嘴,不要污蔑我等,敢不敢和我再打一架?”
但见赵集昂首,不屑地瞥了眼:“大王曰:君子动口不动手!大王你看看,这杨元庆,果然是个小人!”
见杨元庆和赵集这对铁杆死对头,又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