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儿诗书读的不错,又看得清大局,不人云亦云,已经有了几分皇帝的样子。等皇儿你加冠成年,一定能够成为大离皇朝的好君主!"
遇到和自己观点相同的杨天佑,太上皇杨颉更是止不住的笑了起来,连日来批阅奏疏的疲劳也近乎一扫而空。
一旁的大太监曹化淳,平日里见惯了太上皇杨颉忧国忧民,对太上皇杨颉现在的这副开心模样,更是瞪大了双眼,有些不敢置信。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
同时,大太监曹化淳逐渐明白,太上皇杨颉觉得自身年纪大了,或许真的想要放权。
在小皇帝杨天佑加冠成年之时。
"既然这样,那么皇儿我来考较你一下,有关奏疏上的大事!"
听到杨天佑的理念和自己相符,太上皇杨颉也熄灭了考察杨天佑四书五经等理解的问题,而是直接将手中的奏疏打开。
杨天佑一听,心中有些欣喜,可却是并不在乎。
现在的他就算是接触到奏疏,也无法真正干涉太上皇杨颉的决定,除非能够改变太上皇杨颉这种遇到外敌入侵就将和,打不赢就割地赔款的大国理念。
否则,他就别想谈什么接触国事。
可有可无的角色罢了。
大离皇朝的奏疏,一般是用丝绢做底子,大臣再将自己想要上书的事情裱在上面,类似于杨天佑前世电视剧的奏疏。
不过奏疏也是分官阶的。
^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作为一个皇帝,自然是优先处理官阶高的奏疏,再按照轻重缓急依次批阅下去。
只是大多数情况下奏疏上的事情都是小事情,像是外敌入侵、农民起义、旱灾洪灾等大事,基本上是一年都见不到几次。
更多的是拾金不昧、名人高僧离世、神偷采花贼等小事情。
其实当地官府自己就可以解决,非要呈上奏疏来到京城,这便是给批阅奏疏的人增加负担啊!
"父皇请讲,儿臣必知无不言。"
杨天佑立刻恭敬地弯腰行礼。
太上皇杨颉微微颔首,看向杨天佑的目光,也越发的满意了,他点头道:
"北方有一地方发生水涝旱灾,粮食颗粒无收,饥民遍地,当如何去安抚,如何去赈灾?皇儿,你尽管去说,无须在意对错。"
听闻果然是如他提前得知的赈灾问题,杨天佑的嘴角不由微微上扬,觉得自己培养的宦官情报系统没有白白培养。
至少在探听皇宫内的消息方面,几乎是八九不离十,不会有太大的差错。
&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而在来到这乾清宫之前,杨天佑也思索了一番这赈灾问题,觉得还是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采用更温和的方式说道:
"灾民饥荒,无非是缺少粮食。皇儿认为应该让周边各地以及当地的粮食商人开仓放粮,先救一下急,安抚当地百姓,再减轻减免当地百姓的农业税。至于开仓放粮的开销,则是记在国库的账上,以后再做清算。"
杨天佑的这一番话,是中庸之道的解决方法,并不一定有效治理当地的饥民问题。
但是为了不影响太上皇杨颉对他的看法,杨天佑只能说的委婉一点,不敢说将贪官奸商杀光,让他们的财产与粮食来赈灾。
以太上皇杨颉的想法,官员商人才是国之根本,百姓都是杂草,割了又会生长,完全不能够相提并论。
这一点,杨天佑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不会被太上皇杨颉的假仁假义给欺骗。
"好。这个主意不错。可这次事情还没有完!"
太上皇杨颉听着杨天佑所说的方案,不仅是没有感觉不妥,反倒是越听越满意。
看样子杨天佑虽然不如他年少时的英姿勃发,但毕竟还有几分君王的风范。
"这次水患的严重程度,远超当初我大离国的灾难性洪灾。而且灾情很快就蔓延开来,不仅仅是我大离国的百姓受灾,就连周边邻国的百姓都遭殃了。"
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朕知道,因为水患,当地的百姓已经饿死了好多人。这一点,朕深表痛惜。"太上皇杨颉沉声说道,"可这些灾民的命,朕已经不能够去救。若是能够救得下一两万人,朕愿倾尽国力也在所不辞。
可是,现在当地的百姓已经往京城方向迁移过来,城外几十里处有流民过万,安抚赈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皇儿,你可有良策?"
太上皇杨颉看着自家的皇儿,目光带着期待。
"皇儿认为,最好是帮助流民在城外建立一座城池,京城再施以财物等援助,让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得到保暖,而不是去灾区受罪。"
杨天佑低声答道,心中却是暗笑不已。
太上皇杨颉这惺惺作态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