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宵要做的事业会很大,有在自行培养人才,帮手则是越多越好,向外部聘任人才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不,孔丘已经被驱逐,门徒因为各种原因大半四散,还是有数百人选择跟随,不止智宵想要招揽一些孔丘的门徒,好些人其实都在下手。
仲由以及一些门徒留在鲁国为三桓效力。
端木赐(子贡)则是回国的同时,带着一些门徒到卫国效力。
其余四散的门徒,基本上也是各自回到母国。
智宵因为是晋国卿位家族世孙的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报,听说一些回到楚国的门徒正在极力走动,恳求楚国的一些贵族向楚君轸推荐孔丘,似乎是取得了一些成效。
楚国在任的令尹子西则是清楚孔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极力反对楚君轸聘任孔丘为官。
话说,孔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春秋各国的史书去看,不止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丘为官,齐国的执政晏婴也是大力反对齐景公聘任孔丘做官。
卫君元的心腹大臣弥子瑕对孔丘的评价也是极差,连带端木赐因为是孔丘的弟子在回国后也发展得极不顺利。
好些在当代有贤名的人都对孔丘是负面评价,其中晏婴更是一位差点完成“三不朽”的当代贤臣。
这些人对孔丘的评价,大多还是到现代考古挖掘才现世,要不然谁能想到堂堂的至圣先师在活着的时候会有那般评价呢?
当然了,人怎么可能全部都给好的评价,比较要命的是给孔丘负面评价的人基本是当时的贤人。
智宵并不在乎孔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反正他又没想过要聘任孔丘,要的只是那些门徒的一部分罢了。
这些门徒很厉害,不止一个个文武双全,好些人还早早就搞懂了舆论的重要性,并且给孔丘立了传(论语)。
日后的百家创始人,他们好些还是那一批门徒的学生!
作为晋国卿位家族的世孙,智氏的家主智跞目前还是晋国的元戎,亲自过来招揽仲由已经算是给了超高的礼遇。
仲由却是一脸的犹豫,好像是想拒绝,又怕智宵给出这样的礼遇再拒绝显得很不识相。
智宵当然不会因为仲由拒绝而杀人,只是传出去的话,不止会让智宵难堪,还会让世人觉得孔丘的弟子非常不识抬举。
当前的孔丘处境很艰难,一旦得罪了晋国的卿位家族,可以想象孔丘接下来的处境会更艰难,连带鲁国极可能也会遭受牵连。
老实说,智宵看到仲由露出犹豫的表情,一下子心里就比较不高兴了。
“仲由若有难处,宵并不勉强。”智宵看似大度地说道。
智宵以退为进之下,弄得仲由想拒绝都不成了。
“卞仲由愿为世孙驱策。”仲由说的‘卞’是一个地名。
现在的人,他们的前缀会根据情况出现变化。
仲由使用的自称很有讲究,他是一个没有封地的贵族,仲由就是名,字是子路,自称卞仲由就是在正式介绍自己的详细来历。
如果仲由是在跟不知道自己出身的人介绍,应该自称鲁仲由,也就是以国号为前缀。
这种规则适用在任何人身上,比如智宵跟不知道智氏的人自我介绍,会使用的自称叫晋宵,进而再介绍自己的姓与氏。
类似的情况在后世依旧相通,主持秦国变法的那位鞅,他因为是卫国人的关系,给秦孝公的自称就是卫鞅,后来改称商鞅是因为获得了一块叫“商”的封地。
带着兴致而来的智宵虽然成功招揽了仲由,走时则是没怎么高兴,甚至都没有第一时间将仲由从战俘营带走。
“宰,这是……”程集一直在等智宵回来,看到智宵的脸色,好奇发问。
智宵没有什么好隐瞒,将刚才去招揽仲由的事情简略地说了一遍。
听完的程集露出了不忿的表情,话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先讲在等智宵的本意,道:“正卿已下令,两日后开拔往‘共’地。”
智宵马上将脑子里的杂念驱离。
五万齐军已经去了“沫”地,证实了一些猜测。也就是齐军根本不想像宋军、鲁军和卫军直接与晋军交战。
明知道齐军往“沫”地而去,智跞却下令大军前往“共”地,显然同样不想在这个时候跟齐军作战。
怎么说呢?只能说范氏、中行氏等家族没有和赵氏分出胜负或是两败俱伤之前,大家的想法相当一致,只想着尽可能保存实力。
然而,发生在汾水中上游的战事不会那么快出现结果,甚至赵氏与范氏、中行氏等家族根本不会在汾水中上游的东岸分出胜负,能够让这一场交战出现最终结果的地点一定是在“晋阳”这个地方。
再一次踏上行军路途的时候,智宵与智跞同乘一乘战车。
之前智跞太忙,忙到没有时间了解智宵为什么那么能打,一路上不停在问相关的事情。
这一世,智宵发现自己天生神力,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