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黑科技:开局攻克I5芯片> 第二百四十六章 建造太空电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六章 建造太空电梯(1 / 2)

想要在开普勒上建立殖民基地其实并不困难,。

就算陈渊现在去要求主星帮助他一起在自己的星球上给别人建立基地,或许也会因为陈渊的武力而不敢拒绝。

但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那就是陈渊需要在开普勒星的大气层外建立一个中转站。

供给所到达附近太空的人类向开普勒星转载。

“我的设想是在太空中建立一个空中浮动站,作为一个主要的基地。可以供我们往返开普勒星坍缩过程做一个短暂的停留区域。”

陈渊将这个想象告知给鲁剑一行人。

这个想法很不错,但其中有一些问题。

“我想知道如果空中浮动站建成,那我们怎么往返地面呢?难道是靠飞行器?那样或许对资源消耗太大了,也很麻烦。”袁东海说道。

他说的倒也完全不是没有理由。

加入陈渊现在要去太空之外,要么就是让航天器把他送上去,或者是让母舰下来接他。

小型飞梭还只能在太空中活动而已。

每次往返就发射一次飞行器的话,以后人要是多了,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资源。

所以他们必须要想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办法。

陈渊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想法。

“人类在整个宇宙中,和婴儿相同,但婴儿不可能永远留在摇篮里,所以人类也在努力探索太空。然而无论是送人上太空或是送探测器上太空,现在唯一的方式就只有火箭,它是人类目前唯一能把有效载荷送上太空,甚至是太阳系边缘的运载工具。”

但所有人都知道,火箭绝无可能把人类文明带进太空时代,因为它的效率和运载能力都太低了,虽然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能降低相当大一部分发射成本,但想要把数十万吨甚至数百万吨的有效载荷送上太空,依然是不可能的事。

归根结底,火箭发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涉及火箭推进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等多种高精尖科技,而且舰体、发动机等设备都十分昂贵,所以现有的大部分火箭基本都是一次性运载火箭。

早在前几年把两颗通信卫星送上太空同步轨道的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在当时的报价为每次发射任务1.78亿美元。德尔塔五型重型火箭是州国现役的最大型号运载火箭,能够将11吨有效载荷送上月球,8.8吨有效载荷送上火星轨道。如此强大的能力下费用也极其高昂,每次发射高达4亿美元。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希望能有一种足够简单,运载能力也足够大的新型设备,用于取代笨重的火箭,让人类得以大规模进入太空。

比如太空电梯!

1895年,一位中年人正在参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在当时埃菲尔铁塔还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看着高耸入云的塔尖,这位中年人突发奇想:能不能在赤道上建造一座直通太空的塔,像圣经里的巴别塔一样,这样一来人们乘坐升降梯就可以到达太空。

这个中年人就是现代航空航天之父,俄罗斯火箭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若干年后,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在他的长篇小说《天堂的喷泉》中详细阐述了太空电梯的建造过程:

“在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同步宇宙空间站里,把一条缆索和地面上巨大的轨道塔链接,由于该空间站和地球同步,所以相对于地球来说空间站就是静止的,如此一来就可以不使用火箭也能进入太空,有效载荷也可以大幅提高。”

任何人在看到太空电梯后,都会惊叹于它的简单明了,因此在科幻作品中,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成了人类文明未来往返近地轨道的标配。

“但问题是,太空电梯对材料的要求太高了,想用太空电梯连接地球与太空,就必须准备若干条长达10万公里的缆绳,而且要把保证这些超级缆绳不会被星球引力压垮撕碎,同时也不会被自己的质量压断,最重要的是这些缆绳的造价必须足够便宜,唯有如此,太空电梯才能逐渐在全球开枝散叶。”鲁剑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这倒是不算什么大问题。

近几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碳纳米管的发展,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建成太空电梯的曙光,因为这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是钢的100倍,但是密度只有钢的六分之一,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材料:足够轻,足够坚韧。

而现在陈渊就掌握了碳炔C2的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在碳纳米管上。

完全可以用其制造成电缆。

很快,行星防御组放言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建成太空电梯,它们将从开普勒上抛出一条长达96000公里的碳纳米管电缆,为了稳定塔身,自身还有12500吨的配重,预计可承载100吨的乘坐者或太空探测器。

在用计算机模拟了建造数据后,制造组认为建成太空电梯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不过要建造这些数量庞大的碳纳米电缆大概需要20年,然后先在地面部署20吨的电缆,再进行大约510次加固,在十八年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