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的看电影,不是现在我们影院的电影,影院的电影虽然画质和环境一流,但远没有我小时候的电影记忆深刻。
在那个收音机稀有,电视还没普及的年代,农村人最幸福的事,就是看一场电影。那会要是挨着谁家酒席,能够请来放影队,那是件倍有面子的事。所以放电影的人算是那个时代最吃香的人,也是最繁忙的人,往往这个村没放完,下个村的活就排上。东西收拾完也不用自己驮,要电影的下家早安排人手帮你忙,你只管人到。
那时候十里八乡只要一听有电影,无论生产队下工有多累,饭后都会想着去看电影。我也喜欢看电影,那时候的电影都是露天电影,很多村子都没通电,放电影的人就自己备发动机,而且还是那种风冷的柴油机,声音吵的不得了,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雅兴。
说到看电影,就数我们村最辛福。那时候流传一句话“嫁女胡家郎,吃穿不用愁”。胡家村有个大礼堂,一月一场的电影,冬天风吹不着,春天雨淋不着,而且是通电比较早的村。宽阔的大礼堂,一排排整齐的座椅,是除了人民公社大礼堂之外第二个大礼堂,别的村只有羡慕的份。其次是胡家村田多水好,在那个靠山吃山,靠田吃田的年代,没有田你就是单位人也吃不饱饭。记得我们村二伯退伍复员到某县某单位,少的可怜的人民币和粮票,单位又不管饭,结果没多久二伯饿着回了家。
胡家村人均一亩三分上好水田,交了公粮,家家都有余粮,省点还能时不时兑豆腐吃。为什么要用粮兑豆腐,因为那个物质条件不好的年代,生产队上工凭工分也分不到什么钱,吃穿用紧张到凭票,有钱还不如有粮。打工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出现的名词,平时通过村里来的知青偶尔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很多人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省城您想都别想,没钱没时间也没有路条。
总之,胡家村人有两件自豪的事情。一件是不用看露天电影,另一件是田好田多。所以胡家村是我们这方圆几百里的大村。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生产队,更知道干旱时期种田放水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有时候你会听说邻村又和什么村抢水械斗了,但这种事在我们村是永远都不会发生的事情,小村那敢和大村械斗,那不是狮子头上找虱。
那时候的电影,带彩的很少,多是一些长影上影的军事革命片。林海雪原算是经典,地道战,地雷战放的最多,什么红灯记算是小孩子比较喜欢的。现在想想,那些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大家都已经人到中年,那些我们一起收集过的小人书,还能剩下多少,那些年我们心目中的女神,现在是路上遇着的大妈。
记得我们一起看过电影,那个时候的胡家村现在更美。记得我们的童年,回忆过去我们仍然年轻,特别是把年当着天来算,那不过是昨天昨天的事。
昨天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种田,今天来得很快,运气好的伙伴熬过那个年代在单位刷某音。而更多不想种田的去了一座城为了虚荣的生存,咽下一枚枚铁做的月饼坚强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