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八月
镇海堡,总旗李家
“怎么的,才好利索就要溜达出去?”
李大勇趴在房顶上,手里提搂着竹筐,里面放着十几片普通青瓦,连着下了大半个月的雨,今日终于放晴,李大勇寻思着把房顶修缮一下,没敢使唤李胜,打下手的只能是王楚。
打打杂,包吃一天,王楚也乐的帮忙。
用上李大勇带回来的药,熬制成膏药后,每隔几天涂抹一次全身,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和照顾,李胜已经基本痊愈了。
浑身虽然布着不少的疤痕,但是出门行走,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
今天放晴,李胜想去广陵镇逛逛。
特意穿上读书人特有的长衫,头戴方巾,一双干净的方头鞋,身上大多数的疤痕,基本上都能够遮挡住,从外表看来,与常人无异。
“天天待在家里,都快闲出蛋了,王楚我借用一下,辛苦了您啊。”
李胜顺手捡起挂在一旁的麻布衣,扔给了光着膀子的王楚。
“走,陪我去广陵溜达溜达”
说着就拉着王楚,往屋外走。
“站住”
李大勇声音不大不小,两人却是听得清楚,乖乖的站在原地。
而王大勇慢慢顺着梯子下来,走进屋内,不一会手里握着一小锭银子走到李胜身边,直接塞到了他的手里。
李大勇为了救李胜,卖刀所得五十两白银,买药买米,还上了堡里军户凑的诊费,还剩了三十两。
“这五两银子带在身上,放好了,到了广陵,顺道去拜访一下你那些许久未见的同窗吧,好好招待一下他们,顺便也去镇上逛逛。”
李大勇说完又爬上了房顶,“对了,去把二狗他们叫上,如果有粮,就采买点粮食回来,一定要带上几样武器,最近路面上可不是很太平。”
李大勇说的是河南一带,最近李闯闹得挺厉害的,听说前段时间又在围攻开封府。
导致这两月山东各地,陆陆续续多了不少逃难的普通百姓。
而各地州府自扫门前雪,都不敢再接纳难民,饿极了,好多难民都不得不铤而走险。
打家劫舍,可是普通百姓家能有什么好抢的,不得已落草为寇,几股大的流贼团伙,四处活跃。
广陵镇从大明山东都司时期就是海防重镇,人口也是不少的,镇上还设有广陵海防巡检司,维持秩序,镇上更是有不少人的朝鲜人,倭国商人,佛郎机人做着生意。
镇海堡的百户所,原本就应该在广陵镇里,只不过自从崇祯十年原百户所百户董成绩一脉没有后人以后,无人能承袭官职。
上面包括千户所,卫所,也乐得少发一份响银,一直以来也没有派遣新的百户。
所以自从崇祯十年以来,百户所内的一应大小事物都是交给副百户处理,而副百户手下,自己老爹李大勇深受器重。
李胜和王楚叫上了张二狗,刘大地,又叫上堡里青壮五人,又去借了两把长弓,六把短刀,一行八人朝着广陵镇走去,两地相距也就几里地。
只有几里地,路上仍是遇到了好几波难民,李胜观之叹息,大多数难民拖家带口,双眼无光的行走在土路上,浑身破破烂烂,看方向,应该是想去经天津卫,到京师去的吧。
李胜摇了摇头,乱世之下,人命就跟鸡鸭一般,不,可能一只鸡鸭都比他们值钱。
李胜作为一个现代人,纵然百般不忍,但也无可奈何,如今之计,还得赶紧开始自己的谋划。
一行八人走了小半个时辰,一座大型城镇立在面前。
广陵做为海防重镇,又是四方贸易中心,城墙的标准也是按照县城的规格建造。
城门口巡检司的弓兵无精打采的坐在地上,短刀长枪七零八落的放着,城门左边放着一张方桌,坐着巡检司的小头头,端着一碗不知道泡了多少次的茶水,出着神。
看着李胜几人走了过来,双目一亮,啪的放下茶碗,大声喝道“站住!”
一声大喝吓得地上的巡检司弓兵一哆嗦,连忙拿起了武器,一听是头儿,纷纷围了过来。
李胜几人也是吓了一跳,紧紧的握着刀柄,细细一看见是巡检司的弓兵,握着刀柄的手也松了下来。
“哟?是百户所的军户?”
看守城门的是巡检司弓兵小队长,最近的卫所,只有镇海堡的百户所了。
“是的,我几人是镇海堡的,奉总旗军令,进城采购军粮的。”
一行人中张二狗最是灵活,拉了拉准备说话的李胜,一边递上腰牌,一边低头说道。
那巡检司小队长看也没看,将腰牌推到一边,昂首挺胸,俯视着几人。
“即是军户,又想入城行采买事,当交买卖税,一人一百文。”
“这位官爷,我等也是朝廷官兵,都是一个碗里找食吃的,您看这税,能不能少点。”
张二狗一脸菊花笑,李胜几人也是眉头微邹,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