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原身的记忆,她整整跑了两天一夜才到了京城,打听多人才寻到了长平侯府。却是连门儿都没能进的,好在遇到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给了她一支野参并两个银锭子,嘱咐她莫要再去京城,也莫要再到长平侯府。
原身在得了这个结果之后,对齐蓁蓁托了心愿之后,意识便完全消散。
也罢,她能来到这儿,那便是缘分。前世她到死都是孤身一人,了无牵挂,这一世,有亲人在侧似乎也挺好的。她便替原身守着她珍重的人好好活着吧。
山脚的房子孤零零的耸立着,这会儿正是饭点儿,烟囱却没有冒烟,与远远望去的炊烟缭绕着的村里的人家相对比,格外冷清。
齐蓁蓁推开篱笆门,快步走了进去。
炕上躺着的人面色灰白,气息微弱,旁边有个小小的身影伏在她身上趴着。
是原身病重的娘亲跟年仅七岁的弟弟,瞧着那小小的一团儿,分明是四五岁孩子的身形,由此可见,原身家中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解开身上的包袱,齐蓁蓁先把布包拿出来放到一旁的桌上,又取了早已经凉了的油纸包,里头包着的是四个烧饼。
“翊儿,醒醒。”齐蓁蓁轻轻拍着齐翊的肩头,“大姐回来了。”
许是睡的有些朦胧,齐翊睁着大眼盯着齐蓁蓁看了好一会儿眸子里才有了神采。小家伙大眼睛里蓄满了泪水,一头扎进齐蓁蓁怀中,“大姐,你去哪儿了,你去哪儿了……”
呜呜咽咽的哭声莫名就牵动了齐蓁蓁的心。
她轻轻拍着怀里的小人儿,温言软语的道,“翊儿莫要哭了,你忘了?大姐是去山中给娘寻药了。”
怀中的小人儿一脸希冀,“大姐可是找到了莫叔叔说的野参?”
齐蓁蓁点点头,“找到了。”
齐翊欢喜的从齐蓁蓁怀中起来,“我这就去叫莫叔叔。”
说罢,哧溜一下从炕上划下,穿上鞋子就往外跑。
齐蓁蓁笑着摇摇头,弯身检查了下原身娘亲云氏的情况,郁结伤心,又营养不良,身子十分虚弱,又染了极重的风寒,好在没有什么致命的病情,有了野参,再佐以莫郎中的汤药,好好养着,会好起来的。
给云氏掖了掖被角,齐蓁蓁拿着烧饼进了厨房。
米缸是空的,记忆里,原身走的时候家里还有点儿米,原身进山一天,她去京城来回三天,这母子二人,四天就吃了半斤多米,怕是顿顿吃稀的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个时候,齐蓁蓁也无法出门张罗吃的,好在回来的时候买了四个烧饼,热一下,再烧点儿热水,先填饱肚子再说。
锅里冒热气的时候,齐翊带了莫郎中回来。
齐蓁蓁又往灶口里添了几根耐烧的柴火,这才迎了出去。
莫郎中见着齐蓁蓁,有些激动,“你这丫头,可算是回来了。”
山中艰险,除了猎户,少有人进深山,这丫头那日听了他一句若是有野参便好了的话,竟决定孤身一人进山,怎么劝都劝不住。这会儿人全乎的站在他跟前,怎叫莫郎中不激动?
“让莫叔担心了,是蓁蓁不好。”齐蓁蓁乖巧的说道,“可若是重来一次,蓁蓁还会进山的。”
莫郎中张张嘴,不知道如何接话,齐蓁蓁递上野参,“莫叔瞧瞧这可是野参。”
莫郎中的注意力立马转移了,他两眼风光的盯着齐蓁蓁手里的野参,“是,是,是。”
成年男子巴掌大小的野参,参须完整,颜色略黄,保存的极好。可这是干野参,而不是新鲜的野参,这怎么可能是在山中挖到的?
齐蓁蓁没有忽略莫郎中面上的疑惑,主动道,“我在山中确实寻着一株野参,个头极大,我想着莫叔跟我说过的百年野参的大小,猜测那野参年份不止百年,便带着去了京城的药铺,换了一些银子并这支野参回来。”
原身一家日子一直过的艰苦,如此一说,也算解释了下她手中银钱的来历。他们母子三人栖身的山村不大,平日里有个什么事儿都瞒不住,这样的话,到时候便是有人怀疑,也可以请莫郎中代为解释一番。
莫郎中一边儿惋惜不能见到比百年野参年份还大的野参,一边儿又感慨齐蓁蓁的机灵,云氏这情况,百年野参最适合,年份大的,虽说更珍贵,可并不一定适合云氏。
从药箱里拿了工具出来,莫郎中先是把参须切了下来包好,又把参体均匀的切成薄片,大约有六十片的样子。从中去了两片,又配了其他的药,莫郎中叮嘱道,“添三碗水泡着,泡上半个时辰之后上火熬,武火熬开,文火慢炖,取一碗药汁。接着再添两碗水熬,同样是取一碗药汁。两次的药汁混合均匀,分两次给你娘早晚各一次喝了。”
齐蓁蓁听的仔细,点点头,道,“我记住了,莫叔。”
“另外,吃食上也精细点儿,这人也不能老饿着,会饿坏的。”莫郎中叹着气道,这母子三人是三年前出现在村里的,从里正手里买了这山脚的房子落脚。开始的日子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