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裴寂这干人的忧虑是真的,萧瑀被这帮人一通好言安慰,心中多少是有一点点愧疚……愧疚也是真的。
不过这种事就是这样,名士和名士争斗的就是一个名利场,哪来那么多感情。
这一日里王景摆酒,众人特意给萧瑀招待了一番,算是给萧瑀壮行。酒席之间众人觥筹交错,起先是愁闷忧虑,不一会则聊到了宿命,气运……总之都是虚无缥缈的话题,接着又开始吟诗作对起来。
整个画面如果李盛看到了,大概会想起西门庆和应伯爵等人在城隍庙结义的场面……十个好兄弟有一位去世了这两天正在出殡,但这结义的盛会还是得进行,怎么办于是就四处寻访了一番,随便找了个混混凑数……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总之多亏了萧瑀长在朝堂,又与王景,李天城,裴寂,这些社会名流厮混,最后直到酒席散场,萧瑀倒也没酒后失言,这一关总算是姑且渡过。
而这之后……
一切尘埃该散去的散去,该落定的落定。长安一带名望极盛的豪强家族萧氏,终于要南迁了。
其实这件事在大唐的基层百姓中间传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长安这一带。这位置属于产粮区,百姓都比较富裕,读书人相对也比较多,而有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就会闲聊,陛下目前打算做什么。
大唐开场,义武奋扬。终结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李二更隐隐让百姓都看到了文、景、武,乃至高祖在内的多个伟大君主的影子。
而李二既然是武皇帝,那么除了李二本人的想法,百姓,这些读书人之间,自然也会将李二拿来与汉武帝比较。
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人之间当然就会聊,李二会不会效仿武帝,搞推恩令,或者类似那一系列政策的同一套东西。
而现在……
当朝大臣萧瑀被李二下令阖族南迁,自然是立刻就印证了民间的猜测!
一间酒馆里……
马周正在与骆宾王对饮。
对饮之地不在安西都护,也不在中左所岛,而是在长安北边一处乡间官道旁的酒肆里。
此事马周正好回长安办事,而骆宾王则是回来述职的,同窗两人发现对方,自然少不得要聚一聚。
而这一番对饮之中,马周发现……
“宾王,你这有些憔悴啊。”
马周发现骆宾王这货之前就是一寻常书生,皮肤光洁,一看便是标准的青年读书人。
不过自打入伍之后替朝廷经略边关,边关的生活对骆宾王的确改变许多,皮肤晒得黝黑。
马周有些感叹,神色复杂,其实自己也是这样。
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骆宾王只是哈哈一笑,摇了摇头。
“并非如此的。”
骆宾王竟似乎并不同意马周的说法。
马周是自己的真朋友,关心自然都是真关心,不过骆宾王并不是不领情,他是真心这么想的。
见马周有些愣神,骆宾王接着笑道,
“马兄说笑了,其实我辈读书人,一生读书,所为何来?这读书本身又不能产出粮食。不事生产,有何用处?”
骆宾王冷不丁的这么一说,马周也不由为之一怔,“这世间纷乱,战火遍地,岂能无人治理?既要治理,岂能不读书……”
马周对骆宾王的这一席话总觉得有些不理解。
如果神州没有了这些典籍书卷,那么神州还是神州吗?……
不过总归是好朋友私聚,骆宾王也不卖关子,“这治理天下,说的好听。可谁都想治人,不想受制于人,何也?还不是这治理者当中,有许多人可以不经风吹日晒便能衣食无忧。”
“可有人衣食无忧,靠的是有人风吹日晒,这边关也是疆土,岂能无人镇守?”
骆宾王顿了顿,接着道,“在长安治理便是治理,难道在边关治理就不算?这不都是天下么。”
骆宾王说完,也不看马周,低头猛地灌了一口酒。
不过这番话却是让马周心头一震,因为……实际上在整个读书人群体当中,戍边这种事,依然是一件说起来人人都义愤填膺,但实际上却很有些隐晦的默契,人人都不想去……
毕竟那条件是真的苦,哪怕有朝廷转移支付也是一样。
而这样的隐晦默契之中,骆宾王这番话看似平凡,却就越发显得振聋发聩!
马周深吸一口气点点头。不过……
既然说起这个话题,马周点点头之后,接着却想起了一件事,“对了宾王,你近日回到长安办事,可曾听说过萧瑀大人被陛下下令,举家南迁之事?”
“举家南迁?”
骆宾王闻言一怔,这么大的事他还真没想到……
萧瑀这不是当朝宰执级别的大臣吗,居然会强制举家南迁??
“这……这萧瑀就没抗辩一番?怎么会……”
骆宾王感觉这件事简直是难以理解,不过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