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皇长孙> 第275章:朱元璋的皇家商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朱元璋的皇家商会(2 / 3)


乾清宫内,
时值正午,刚刚从华盖殿回来的朱元璋,只既有兴趣的在为幼苗浇水。
乾清宫前院,很多花草被挪开,清理出三块空地来。
这三块空地,分别种植着玉米,马铃薯,红薯。
且这些都是朱元璋自己动手开垦,松土,播种。
对于能够让大明绝大多数百姓饱腹的作物,朱元璋极为重视,便就在前院种植一批,用于观测。
没多久,朱英就走了过来。
坤宁宫有左右侧面,前院跟乾清宫连通着。
可以绕开乾清宫从侧门进,不过朱英很少这样做,每次都会特意穿过乾清宫。
“大孙,咱可是听说最近整个京师的商业,竟是繁荣了好几倍,你这边赚的宝钞,可真是不少呀,下一步准备如何行事,跟咱也聊聊。”
“咱也像你好好学学,这关于商道方面的经验。”
朱元璋看见大孙过来,招呼其坐在旁边的凉亭上,然后笑着问道。
朱英回道:“爷爷可别这么说,孙儿也只是略懂而已,现在京师的商业正在逐步发展起来,依孙儿看,也可以加强对于商税这块的征收了。”
“如今京师的商税太少,孙儿当日入账数十万贯宝钞,可到如今,还一个铜板的商税都没交。如此繁荣的商业,咱大明国库竟捞不到半点好处。”
朱元璋听闻没有多想,笑呵呵的说道:“这天下都是咱爷俩的,交与不交,又什么什么区别,无非是左边袋子里出,右边袋子里进罢了。”
朱英听完,有些苦笑。
他知道老爷子这是以为自己动了手段,将税收这块逃避了。
然而,并不是这样的。
于是解释道:“爷爷误会了,孙儿可没下令说要不交税,而是计算下来,是真不用交税。”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笑容顿时停止,有些疑惑的问道:“孙儿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朱英回道:“按照大明律如今赋税收取的方式,尤其是在商税这快,只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秀才,举人,就能轻而易举免除税收。”
“说是三十税一,但这账目根本就无人核查,加上可以减免的数额,即便是入账几十万贯宝钞,又哪里需要交税呢。”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脸色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他知道这其中应当有些猫腻,但没想到竟有如此之离谱,简直是骇人听闻。
几十万的收益不交税,竟然是合乎大明律法,那就只能说明,大明律法出了很大的漏洞。
不过沉思一番,朱元璋却有一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只能是转而问道:“依大孙看,此法应当是如何限制。”
朱英沉吟片刻后说道:“在商税这块,当取消免税的特权,另设立单独的商业司,加强各方税收落地的管辖。”
“对于过税这块,孙儿觉得应该取消。”
其实大明的商税,在制度方面极为健全,按理说哪怕是三十税一,也应该是一笔不小数目。
即便是比不上农税,也不见得低上太多,分庭抗礼还是有些可能。
现在的问题是,就目前户部整个岁入的比例来说,商税当真是小得可怜。
但商税收得少吗?
其实还是很繁多的,只不过这些钱,并没有入到国库的岁入里来。
目前大明有住税,过税,官店税,市肆门摊钞。
这意味着所有开店的,过路的,货物停留的,住宿的,都需要交税。
凡城市临街铺面前隙地,有支栅摆摊卖杂货生理者,晚则收归,早则铺设,有司以为贸易取利,宜输官钱,名之曰门摊税。
可以说只要出门干买卖,就得交税。
只是这些大头的税钱,都被免除了,收的反而是小老百姓的税。
免除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挂名而已。
像朱英的平安茶楼,可一直挂着燕王朱棣的名头,从开业到现在,宝钞赚了不少,税一分没交。
京师置宣课司,府、州、县置通课司。
宣课司,以大使掌其税收,称宣课司大使,从九品。
一个从九品的税务人员,收燕王殿下的税,莫不是半夜里被人敲了脑袋?
京师都这般模样了,府、州、县的通课司,就更加不用说了。
尤其是县城这块,类似于这些税收,基本上也不对朝廷进行奏报,收到的钱,基本上就归当地使用了,和地税的形式差不多。
朱英之所以提出取消过税,是因为这对于商人来说,太过于沉重了。
过税可不是说到一个地方交完,就结束了。
而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得去交一次。
比如说从苏州的货物,运送到京师来,没有后台关系的。
他这其中货物所有经过的关卡,都需要交税一次,其中停放货物的时候,还有住税要交,最后到京师开始贩卖,还要交纳门摊税。
这般下来,直接就把中小商人给干死了,能够跑商的,都是背景深厚的大商人。
一条商道上,打个招呼,税收基本上就免除了,当然他们也是对有这一条商道上的所有官吏,都使了好处费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