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才对着刘辩施了一礼,“皇兄莫怪,不是协不懂殿前礼仪,而是我汉室江山,先有黄巾之乱祸乱社稷,撼动国本,后有朝堂倾轧勾心斗角,不理政事。此皆人祸也,所以,必须先行理人治心,以正朝纲。“
刘辩显然暂时还有些没回过神来,倒是何太后心里,却生出些不一样的想法。
于是轻轻咳了一声,“渤海王此言甚是,可还有其它建议?”
刘协心说,老娘们倒是挺会打配合嘛。
当下脆声道:“朝堂大事,协还不是太懂,还当依仗这满朝文武百官,只需齐心合力,秉持天心,摒弃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何愁不能匡扶汉室正统?
“所以,协举荐并州牧董仲颖为太尉,与太傅共参录尚书事,整顿朝纲,统领百官。”
刘辩这次倒是不用何太后接话了,同样脆声道:“准!”
董卓持续懵比状态。
这叫什么?
打一棒槌再给个甜枣吗?
刘协嘿嘿一笑,想多了,就是给你一个名正言顺,可以继续和袁隗打擂台的机会而已。
这样以来,有他们两个天生不对付的人在相互较劲儿,才最为符合刘协暂时制衡朝堂各方势力的心理预期。
董卓是手握洛阳兵马,威势滔天。
但士族几百年的积累,也不会这么轻易就束手就擒。
所以,表面上的妥协和退让,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更多的相互算计和暗中龌龊。ωωw.cascoo.net
这样以来,就能无形中牵制住他们更多的精力,不会把目光关注在自己的身上了。
他不是怕被人惦记和算计,而是暂时懒得为这些人分心,先把伏波岭给搞好了,才是他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
至于整个朝堂会因此而乱成什么样子,刘协还不屑于去考虑。
既然早就已经乱了,那还不如直接让它烂到底,也好为之后的推倒重建,省去更多的力气和时间。
朝堂上有太傅袁隗、太尉刘虞、司空刘弘、司徒黄琬,再加上杨彪、赵温、种拂、马日磾这些人,估计也足够拖住董卓的后腿了。
虽然还不至于阻拦住董卓逐渐膨胀的野心,但搞得他头昏脑胀,烦不胜烦,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这,也正是刘协最希望看到的。
哦,对了,还有个夹杂在这两股势力中间的政治小白,也就是那个倒霉蛋……蔡邕。
或许也正好可以顺手把他给带走了。
毕竟,这人也算的上是一代大儒了。
不但参与续写了《东观汉记》,刻印了熹平石经,通晓经史,还精善音律、辞赋、书法、术数、天文等,名气极大。
否则,也不会被董卓强行征辟过来,先是担任祭酒,然后举为高第,三天之内,遍历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台,留下个近乎于跳跃式升迁的传说了。
董卓利用的,便是他的名声和身份,试图借此拉拢一波士人为自己所用,进而分化以袁家为首的士族阶层。
可怜蔡邕研经治学没问题,搅进政治这趟浑水里,那就只有被人来回利用的份儿了。
从董卓到王允,莫不如此。
所以,刘协觉的此人还是可以挽救一下的。
因为他的确有些欣赏这个人一身的才华,绝对不是对他的女儿蔡琰,这个传说中的大才女,存有任何觊觎之心。
单纯就是觉的蔡邕此人,如果放在自己的身边,要比掺和进朝堂上的明枪暗箭中,会有用处的多。
想到这里,再次向刘辩拱手施礼,“协还有一事相求,希望皇兄恩准。”
刘辩今天似乎也重新认识了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这会儿也已经镇定了许多,“协弟但说无妨。”
刘协恭声道:“协还处于进学之龄,所以想斗胆延请一人,迁去伏波岭日夜教导……久闻蔡公伯喈世之大才,名震寰宇,协仰慕已久,还望皇兄成全。”
一方面是在陈述对蔡邕的崇拜之情;
另一方面,也等于很明确的表明了态度,废立之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刘协压根就没想过当皇帝。
何太后瞬间眼睛就亮了。
看向刘协的目光,都变成了狼外婆的样子,“进学乃人生大事,不可耽搁疏忽,那就着蔡伯喈迁中郎侍读,封平津乡侯,陪侍渤海王左右。”
蔡邕连忙长身施礼,“臣,遵旨。”
心里也随之长舒一口气。
当初被董卓征辟,他最开始是没有应允的,然后董卓传话,“不来就诛你三族。”
他也只能屈从于对方的淫威之下。
现在好了,好运直接砸在了头顶上,教书什么的当然不在话下,主要还是趁机摆脱了董卓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那层束缚。
这个时代,文人尚且还有个相轻呢,屈从于一个粗鄙武夫,那还不直接被鄙视到死?
所以,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他当然是求之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