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城外,水泥厂。
工匠们在工厂负责人带领下,把石灰石、粘土利用水力机械磨成粉。
再把煅烧成的熟料和炼铁后剩余的矿渣再次研磨。
最后制造而出的,便成了最基础的土法水泥。
经历一系列改革优化生产技术之后。
土法水泥进入到量产阶段。
每天都能够稳定产出相应的数量。
刘昱下达政令,水泥厂继续扩大规模。
同时新建十条生产线。
这可让水泥厂的厂长乐的合不拢嘴。
按照现在的规模扩展,他马上便要成为唐海第一大厂的厂长。
甚至都要把炼钢厂那面给压制下去。
每天水泥厂的厂长上工下工的时候,挺直了胸膛。
跟其他几个厂长碰头的时候,别说有多骄傲。
在刘昱的吩咐中,水泥厂中培养出来的成熟工匠,派往唐海区内其他各地。
无论是原本的几个郡县,还是最新占领的汉城。
全都派出相应数量的工匠。
他们要在其他几地,建立起新的水泥厂。
水泥这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各行业的材料,在大发展阶段中,所需要的数量是个天文数字。
有多少都不怕多。
无论是建造城墙房屋,还是修建码头,都需要用许多。
更不用说,在刘昱的规划中,还要把水泥路连通到每一个城池。
构建起一个最基本的运输网络。
使得唐海境内的各个城池的物资,能够更快速度流通。
水泥钢筋在批量生产之后,便启动唐海新城的建造工作。
这次的规划区域变得更加广阔。
用来应对唐海不断上涨的人口。
新的钢筋混凝土城墙成为唐海的最外道城墙。
而且也是第三道城外。
命名为三环。
城墙的高度定在三十米。
如此高度配合上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已经在这个时间点等同于无敌。
没有任何军队能够攻击的破。
其他郡县的城池高度确定在二十米。
规划好之后,进入到实际建设工程之中。
诸葛亮黄月英和几个年轻统领,都被派往唐海城扩建工地中去当实习监理。
按照刘昱的施工方法指导工匠,并且监督工程质量。
但凡发现什么违规操作以及偷工减料的事情,他们便有直接向刘昱禀报的权利。
不过,诸葛亮黄月英几人在巡视几天之后发现。
唐海的那些工匠们,简直自觉到了极致。
官吏们安排下去的建造任务,他们在保质保量完成之中,还要追寻速度。
一个个工匠们挂在嘴边的词语居然是效率。
这让诸葛亮和黄月英大感震撼。
有如此懂道理的工匠,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人人都这样,唐海城怎么可能建的不好?
他们几人都觉得,监督在唐海简直是最好干的一种工作。
上上下下的唐海人都过于自觉。
命令到哪儿,就分毫不差的执行。
这在其他地方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各地官府官员们有多么的会想办法。
包括百姓们有多少应对官府的方法。
诸葛亮和黄月英再清楚不过。
但那些办法在唐海之中却都没见过。
让他们再次深深感慨,唐海的吏治之清明。
这是百姓的幸福。
城墙的建设,从挖掘护城河开始。
百姓们在唐海官吏带领下,按照规定挖的比较宽。
把城墙地基的部分也挖出。
伴随着版筑混凝土浇筑方法。
地基打的又宽阔又结实。
水泥的神奇,让所有人感慨连连。
无论是唐海官吏还是百姓们,都对那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水和砂石的灰色粉末感到神奇不已。
居然只要加水,就能够让那个水泥硬的如同石头一般。
区牧大人到底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呢?
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诸葛亮也询问过这样的问题。
黄月英也同样感兴趣。
刘昱的回答,让两人对学习各种新奇的文化知识更加上心。
自然科学。
刘昱让他们努力学习他提供的各种现代知识。
尤其是物理化学数学,从基础开始学起。
伴随着知识的不断进步和累积。
便能够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诸葛亮和黄月英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不能自拔。
其中黄月英更是展现出过人天赋。
对于三个学科仿佛一点就透。